任务年份

全部
2522 条
2021年
1139 条
2023年
139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522 条
习俗
107条
交通
10条
人口
15条
人造景区
21条
公路
158条
关隘
1条
其他
111条
军事区
8条
农作物
27条
农牧区
12条
制度
7条
动物
38条
古迹遗址
20条
土地资源
61条
居住区
9条
工业产品
530条
工程
19条
技艺
13条
景物
17条
服饰
2条
植物
42条
植物病害
11条
民俗
90条
民俗文化
62条
水果
2条
水路
15条
渡口
67条
物产
1条
特产
6条
疾病
16条
矿产
143条
空路
1条
粮食
16条
美食
1条
自然景区
18条
自然资源
264条
艺术
66条
药物
1条
蔬菜
12条
街道
300条
谚语
8条
财政支出
47条
货币
13条
资源
1条
铁路
4条
驿站
1条

颗粒列表

共 2522 条 59 / 16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87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珠山,被誉为景德镇的标志,是千年古镇的别称。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城区珠山。古代的珠山,气势巍峨,高数十仞,绵亘数里,风光旖旎。登山顶可以俯视四境,自古以来,被列为景德镇的著名风景区。明清两代在此建御窑厂后,又成为祖国的陶瓷圣地。 珠山得名唐...
87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景德镇西瓜洲畔,有一座名园胜景——太白园,曾经誉满瓷都。谁都没想到这个建园者是一个普通的广东“水客”(采购员),名叫李子衡,广东顺德人,常驻镇上的广东会馆,人称“广东小老李”。此人本不富裕,凭着他头脑机灵,会抢...
87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珠山,峰峦独起伫立于景德镇市中心,四面环绕的山峰,宛如五条巨龙盘踞,秀木葱茏、亭阁拥翠的珠山突兀其中,形同“五龙抢珠”之势,故而得名,相沿至今成为瓷都的象征。这块风水宝地与历代瓷都人杰演绎出绵绵不尽的千古佳话,“珠山八友”就是其中一例。
87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钟灵宝地,瓷路芳菲。悠久灿烂的瓷都陶瓷文化,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陶瓷艺术人杰英才,彪炳史册,光照千秋。诸如唐代的制瓷名匠陶玉、霍仲初,明代仿古瓷制作专家周丹泉,薄胎高手昊十九;特别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有特殊技艺的名师更多,其中多才多艺成绩卓越...
87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那么,“珠山八友”是怎样形成的呢?还得从20年代初说起。当时,景德镇的陶瓷生产都是个体经营,陶瓷行业有“三老”称谓:窑里佬(烧瓷)、坯房佬(做坯)、红店佬(彩绘)。有个叫王琦的大师,就是所谓“红店佬”中的佼佼者,他画艺高超为人又正直大方,受...
87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这“珠山八友”俱是瓷都彩绘艺坛高手。本文在谈及“八友”绘画风格之前,先还得说一段小插曲,就是“八友”成员人名之争。由于“八友”画技之精湛、品位之高雅、业绩之卓著,对推动瓷都陶瓷彩绘事业发展意义深远;由于“珠山八友”这一称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
87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珠山八友”的月圆会每月十五日集会一次,谈字论画,啜茗赋诗,交流心得。他们对景德镇陶瓷彩绘艺术上最大的贡献,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椒繁瓜衍,继往开来”。他们在前人研究心得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国画的画理、技法、构图、运笔、着色等丰富的精神财富,潜...
87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珠山八友”的形成和发展,有它的历史、文化、地域渊源。它是20世纪30年代景德镇陶瓷艺人志同道合,爱好相同的自由结合体。它在绘画技艺超群和风格各异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上,可与“扬州八怪”媲美。而“八怪”是在清乾隆年间人们对扬州卖画的八个代表画家...
87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20年代初,毕家上弄口有一个瓷行招牌特别引人注目,那是一块很大的以上等老黑漆打底的金字大招牌(金字由真赤金叶贴上去),上书“中国景德镇范永盛瓷号”十个大字,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悬挂在毕家上弄店门上方,十分醒目,太阳照射,金光闪闪。这...
88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浚泗井地处中华南路南端,为珠山区太白园街道辖地。它是景德镇城市中一条古老而颇有名气的里弄名称。弄内有一口明代古井,系明代居住在此地的一名进士,为方便附近居民用水,在自家门口挖掘建造的。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进士井”。后因繁衍生息,人烟稠密,逐渐...
88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昌江东岸,距景德镇市鱼山镇两公里许,有个义城小村。一条小溪从后山涓涓流出,绕到村后成为一条小河汊,又注入村前的昌江。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这条小河断流,使朱元璋得以过河追打陈友谅,小河也就有了一点名气。小河旁的这个小渔村,本是...
88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景德镇位于昌江之滨,地处三山(庐山、黄山、三清山)两湖(鄱阳湖、千岛湖)的中心,它不仅是一座闻名中外的瓷都,而且是一座峰峦环峙、江河绕流、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胜迹遍地的江南山城。自古代特别是宋代置镇以来,就有“景德镇古八景”风光迷人之说,并...
88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昌江八景”之一,也是“景德镇古八景”之一。《浮梁县志》载:“双溪夜月,在东北两河交会清源观前,俗名道观嘴。每月夜,圆朗夜映,溪光四出。”由于地形地貌的变迁,从现在来看,此景地处西河与自北而来的昌江汇合口。现今人民公园便处在西河南岸,园中烟...
88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暘府山,景德镇市昌江西岸,孤峰峭立昌江河侧。这里冬日雪晴,银装素裹,景观优美,人称“暘府雪晴”。又说此处地暖冬无积雪,是观松听涛的胜地。宋元年间进士金君卿,浮梁人,范仲淹守饶州时曾延为师,他博通经史,游暘府山有诗云:“山势萦纡一径斜,水烟深...
88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昌江中游西岸十八渡的金鱼山,峰峦秀美,林木茂密,斜晖返照,如立如卧,相传为闽蜀飞来之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