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传人辈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唯一号: 140434020210000878
专题名称: “珠山八友”传人辈出
文件路径: 1404/01/object/PDF/1404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18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景德镇市

专题描述

“珠山八友”的形成和发展,有它的历史、文化、地域渊源。它是20世纪30年代景德镇陶瓷艺人志同道合,爱好相同的自由结合体。它在绘画技艺超群和风格各异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上,可与“扬州八怪”媲美。而“八怪”是在清乾隆年间人们对扬州卖画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并非像“八友”那样自由结合体的自称。“珠山八友”同居在一条街道上,志同道合,过从甚密,又有点像历史上的“竹林七贤”、“浔阳三隐”,被人们接受,并传为美谈。 “珠山八友”的形成过程以及他们高超的陶瓷彩绘技艺和风格对瓷都陶瓷艺术的深远影响,前面《“珠山八友”月圆会》一文,作了详尽论述。这里我要着墨的是“珠山八友”传人辈出的喜讯。自1928年月圆会组成后,由于岁月流变,人事沉浮,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八人中,除早年迁往九江的何华滋和英年早逝的王琦外,有幸其他六人均一直居住在景德镇,传人辈出,绵绵瓜瓞,子孙后裔都继承祖辈从事的陶瓷彩绘事业。在前辈的熏陶下,不少人都成了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的名家、学者,成为“珠山八友”继承人。同时,“珠山八友”还培养了不少高徒,使他们的技艺得以广泛流传。今日,“珠山八友”虽然不在人世,然而他们的技艺、风格,已成为广大陶瓷艺术人员学习的典范。“八友”的作品大量散落民间,已成为珍品,被收藏家收藏,北京故宫陶瓷博物馆及景德镇陶瓷馆尚存有不少“珠山八友”的珍品,供人们参观、研究、鉴赏。 笔者1954年在景德镇陶瓷研究委员会(部、省陶瓷研究所前身)工作时,曾接触了当年健在的王大凡、刘雨岑、毕伯涛等几位“珠山八友”及“珠山八友”子孙后裔王晓凡、毕渊明、汪桂英等人。1986年编纂《景德镇市地名志》时,为撰写《珠山八友》一文,曾拜访了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的老前辈余文襄、汪维培及后起之秀、“珠山八 友”传人王怀俊、刘平、汪桂英、邓肖禹、毕渊明等人,使我对“珠山八友” 及其“珠山八友”传人有个初浅的了解,现列表概述于后,以飨读者。

知识出处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景德镇大部分街巷地名的称谓,并对这许多称谓与陶瓷文化的渊源及其千百年来的演绎、变迁、发展过程做了大量的考证,对每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和风光胜景作了生动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