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44 条
2021年
25 条
2022年
86 条
2023年
203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4 条
专题知识
881条
交通
149条
传说、奇闻
13条
其他
76条
区域
101条
医疗
61条
基础设施
104条
姓氏
59条
数据统计
218条
景区
225条
植物
2条
民俗
2条
民俗文化
218条
水果
1条
物产
17条
粮食
1条
艺术
7条
药物
8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2144 条
85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261
兴化粉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兴化粉有汤米粉与炒米粉。 “米粉”是兴化特产,驰名中外,比福州的“粉干”要细数倍,是蒸熟的大米粉通过强力从细孔挤压出来的粉丝,再经日晒或火烤而成干品。来旅游的客人总以一尝其味为快。 “米粉”加油煎的葱头,调以酱油、味精,取名“葱米粉”,...
1262
“温汤”羊肉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温汤”羊肉以鲜、柔、脆兼备,不腻不膻的独特风味令人喜食。 置酒一壶,切“温汤”羊肉一碟,加优质酱油若干,与客对酌品尝,颇感经济实惠。 夏日清晨,以“温汤”羊肉蘸优质酱油佐餐,也另有一番滋味。 羊肉“温汤”,其法是宰羊去毛卸去内脏,整...
1263
本舍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本品名称由来,已难考证。有道是某个朝代某府少爷名“阿舍”享用的小点,有别于一般小店所制者“阿舍”,郑重其事地称它为“本舍龟”。也有说是从前一个名“盘舍”的人所制,故名“盘舍龟”。 “本舍龟”四季咸宜,但在夏日夜宵最受青睐,它用磨细的上等糯...
1264
红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糰的皮取料糯米和大米,搓上红色食用颜料,皮上印有“双孩儿”、“双喜”、“福”、“寿”,其状圆形。馅有两种:咸的以蒸熟糯米加细切的芹菜、小葱、芫荽和油炸花生等为料;甜料主要是拌糖的熟绿豆或熟糯米,或用蒸过、春碎、拌糖的番薯干。包好印讫的红糰...
1265
番薯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番薯起”以去皮番薯、大米粉和蔗糖(红糖或白糖)为原料,三者的重量比为1:2:0.5。 所谓“起”,乃发酵的意思。熟番薯揉捏成糊,加入蔗糖、酵母和适量的大米粉,就开始发酵。醉母可用白糰或发酵的生馒头充当。发醉时间的长短,因番薯、大米粉的数...
1266
粿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粿耍”或“粿伞”是兴化方言。“粿耍”有油煎的和汤煮的两种。后者即福州等地常见的“锅边糊”。这里着重介绍的是风味独特的油煎“粿耍”,它和汤煮“粿耍”俱属清淡的素品。 油煎“粿耍”以米浆伴细切的小葱、芹菜,加辗细的炸花生为原料,调以精盐、优...
1267
焖豆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焖豆腐依配料的不同,有荤、素之分。 素料,豆腐之外,主要是包菜、芹菜、香菇、笋(冬笋或萼笋)、葱、芫荽、红萝卜等配料。这些料子,都经切细。同时,还要备好适量的植物油、酱油、精盐、味精和辗碎的炸花生等。 荤料,荤料来源广泛,诸如瘦猪肉、干...
1268
霍乱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霍乱 该病俗称“凹螺瘟”或“吐泻症”。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城厢等地霍乱流行,疫情凶.猛,死亡甚多。民国16年(1927年),平原地区霍乱大流行,城区3日内死亡百余人。民国29年9月间,县内霍乱大流行。中秋节那天,城区死亡104人,...
1269
鼠疫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鼠疫 该病俗称“老鼠瘟”、“浮瘤症”。民国3年,城厢附近农村鼠疫流行,死亡甚多。民国18年,七步郊东村仅有人口800多人,染疫死亡308人。民国35~38年,莆田全县发病例数分别为:3924例、866例、1284例、3083例,死亡例数分...
1270
天花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天花俗称“出珠”,亦叫“痘疹”。1949年前,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遍及各村,,一人得病全家儿童无一幸免,不死者必有麻脸(俗称粗面)或瞎眼、耳聋等后遗症。 1950年后,县防疫委员会指出3年内儿童必须普种牛痘苗。1951年,城厢境内牛痘苗接种...
127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为常年流行的急性传染病。民国23~25年,共发生三次大流行,儿童死亡甚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疫情呈散发与流行交替发生,但发病总数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主要是采取防治措施:多数病人住院隔离治疗;流行季节,人群普...
1272
性病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性病 1949年前,城涵妓院公开设立,政府从中收取捐税,导致性病传染蔓延不绝。 1950年后,人民政府查禁妓院、改造妓女,治疗性病患者,使性病得到控制。1962年,宣布消灭性病。 1986年后,城厢区内的淋病例时有发生,并有逐年上升的...
1273
血吸虫病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1949年,境内莆田圣路加医院报告1例日本血吸虫病人,但记载不详。1950年,圣路加医院又报告1例,确诊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为女性,27岁,福清县渔溪双墩村人。1953年2月,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来莆田调查70多个村,未查到病人和钉螺。1964...
1274
丝虫病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丝虫病 俗称“大脚筒”,是城乡广泛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民国26年,经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血检证实,莆田为丝虫病流疫区,微丝蚴率为14.4%。1956年,福建医学院调查莆田城厢4个点,平均微丝蚴率12.6%。1957年,省防疫站调查莆田城郊5个...
1275
钩虫病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钩虫病 俗称“姜黄病”,患者为郊区经济作物区为多。1958年,在城厢筱塘村警查,钩虫感染率为63%。1959年,省寄研所在莆田开展钩虫病防治试点,把防病知识教给群众,密封人粪池和使用21种野生植物倒入人粪池,消灭钩虫卵等防治措施。1980...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