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44 条
2021年
25 条
2022年
86 条
2023年
203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4 条
专题知识
881条
交通
149条
其他
76条
区域
101条
医疗
61条
基础设施
104条
姓氏
59条
数据统计
218条
景区
225条
植物
2条
民俗
2条
民俗文化
218条
水果
1条
物产
17条
粮食
1条
艺术
7条
药物
8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2144 条 140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086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是旧时民间祭祀祖先的节日。民间炊“薄荷糕”、“金粿”、烧银冥纸衣,祭祀祖宗。出嫁女子,倘遇父母新亡,则于十三日备办祭品、银纸,回娘家祭祀,俗称“送头年纸”,其后每年于十四日“送纸”建国后,此俗渐废。
2087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佳节。亲朋间互赠月饼、板栗、白果等礼物,名为“送秋”。是晚,家人团聚,吃炒米粉、芋头、板栗、月饼等,一直沿袭至今。
2088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莆俗称“九重阳”。旧时,文人是日相约登高吟诗饮酒,至暮而归。民蒸九重阳祭祖墓的。
2089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至节俗叫冬节。节日前一日晚上,每家备“晾箔”一个,装福桔。果盒上插“三春”(福禄寿纸花)一支,另放全红新著一副,生姜一大块,全家团聚。用糯米齑粉加水调和后,搓成“丸状”,也捏成称砣、元宝、石臼、小猪、小狗等形状,祝愿家庭富裕,五谷丰收,六...
2090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除节是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凡有外出的都要返家与家人团聚。 此节前,农历十二月十六做“尾牙”,旧时,业主于是日晚宴请雇员,宴后付清工资,结束这一年雇约。 十二月下旬,人们选个晴日大扫除,俗称“扫尘”。屋舍内外打扫干净,厨具、家具、蚊帐...
2091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以前,莆田人多穿汉装。民国时期,绅富穿长衫马褂;公教人员,男的多穿长衫或中山装、少数穿西装,女的穿旗袍或短衫加褶裙;一般男女则穿“本地装”。男“本地衫”布料颜色一般为黑色或兰色。两袖及衣身平直而宽,低领,前裾对开襟用五粒布纽扣,两下摆各...
2092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建国前,劳动人民除冬天外,其他季节大多赤脚,或出路穿草鞋,赤脚参加各种劳动。冬天穿的鞋多为手工制作的布鞋,鞋底用布片层层糊叠,用苎线密针穿扎,厚一厘米,然后绱上鞋面而成,有浅口或深口等款式。女鞋鞋面或加横扣带,底加厚跟。其后,胶底鞋、皮底鞋...
2093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建国前,一般民众戴帽穿袜的人并不多见。最早的袜是用白布缝制。民国时始有针织线袜。帽有布帽、纱线帽、羊毛编织帽、呢帽。瓜帽、毡帽、礼帽、军帽、工人帽,老人戴的猴儿帽,小孩戴的风雪帽等。建国后,人民生活提高,穿袜戴帽十分普遍,袜、帽种类式样更为...
2094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俗称“兴化粉”,为莆田特制精优食品,驰名海内外。系用上等大米制作,细如线,加佐料可煮成“汤米粉”或“炒米粉”(被誉为“炒银丝”)。
2095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将嫩豆腐搅碎,加进肉丝、虾肉、花生、香菇、禽蛋等佐料,置于锅内,文火焖成。是莆田宴席上的第一道菜。
2096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用面粉加少量盐拉制,细如线状,煮法是用沸水将线面煮开,立即捞起拌进油熟,莆田人以此为祝寿、婚庆、待客最尊敬的礼仪,含有“吃面寿长”之意。
2097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用粳米制成,扁圆形,可以切片加佐料煮成“汤白粿”或“炒白粿”。
2098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以面粉制薄饼为皮,以“山东粉”、肉丝、虾皮、海蛎、冬笋、韭菜为馅,成圆柱形,约十公分长,油炸而成,香脆可口。
2099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鲜蛏洗净,一只只直立密置于磁罐中,加少许食盐、姜末、白酒(不能加水和酱油),扣紧罐盖文火炖熟。鲜香气无匹,雅称“玉著”。
2100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鲜牡蛎洗净,拌以适量薯,成粉团状。油炸葱头、姜片加水煮沸后,将海蛎粉团逐块放入煮熟,加点米醋,撤上香菜即成。鲜滑不腥,为海味珍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