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249 条
2022年
124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249 条
其他
505条
动物
22条
土地资源
115条
工业产品
122条
植物
11条
民俗
87条
水果
1条
玄学宗教
37条
疾病
56条
矿产
15条
美食
31条
艺术
48条
药物
1条
蔬菜
137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1249 条 11 / 8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51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其他
公费医疗国家从1952年起,对国家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职工实行公费医疗。每人每年国家拨给医疗费18元,1977年增加到22元,到1988年增加到40元。国家拨给的医疗费由区卫生局公费科统一管理使用。区政府根据公费医疗多年来超支的实际情况,决...
152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其他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从职工工资总额提取2%作为困难补助费,由部门或单位领导和工会统一掌握使用,对职工家庭生活低于当地中等生活水平或者职工家中发生暂时困难,自己无力解决者给予补助。享受困难补助的职工,要经过民主评议通过,领导审核批准,视其困难情...
153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其他
丧葬费1952年,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因工(公)或正常死亡的职工,按其职务给予丧葬费。1985年,根据吉林省劳动人事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总工会吉劳人险字[1985]5号《关于调整企业职工死亡待遇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对企业职工死亡,当...
154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其他
取暖补助费1956年8月吉林省关于职工冬季取暖补助费的通知中规定,长春地区,家住长春市的职工(包括郊区)每年冬季每人补助取暖费25元。其中家住公房者有暖气设备,统一供热不发给个人取暖费,职工在单位住宿者只发给本人取暖费的三分之二。临时工人,...
155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其他
干部休假制度1987年,实行干部休假制度,凡工作满5年以上人员,按其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每年分别享受7天、15天、20天、25天、30天的休假待遇。但部门或单位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休假者,可按应休假天数每天发给工资4元。
156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其他
产假根据上级规定,女职工分娩期间休假56天,从1979年起,对晚婚晚育的女职工在分娩期间,休假72天。
157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其他
职工探亲假制度从1958年起,参加工作满1年以上者与配偶或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在休假日团聚的职工,按国家规定享受探亲假待遇,工资照发,报销往返车、船费。
158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乐山原名“勒克山”,其名源于乐山镇南一小山。山虽不大,但形状奇特,曲折蜿蜒,将乐山镇环抱其间,远远望去,好象一条飞腾千里,来此伏卧的土龙。山脉西连大黑山,连绵20余里,到这里形成山头。山根下有一口泉眼,流成一条小溪,顺着山势东流入伊通河。 ...
159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白龙驹山又名阜丰山,位于大屯镇西北3华里处。相传,有一位以凿石为生的青年刘柱住在北山脚,常年为财主凿石效命。一天,因饥饿交加而昏厥于地。突然,一声巨响,刘柱所凿之石洞喷出云雾,一白马驹疾驰而出。蹬下一规整青石,然后腾云驾雾而去。当年除夕之夜...
160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相传大约在清嘉庆元年,关内一批汉族移民落脚于此。兴隆山南侧有两道大岭,似两条“长龙”,呈东南西北走向而卧。适有裴、张二氏依其地势而居。裴氏居岭前,取屯名“前龙山”,张氏居岭后,取屯名“后龙山”。 数年后,裴氏族旺。张氏则平平如初,心怀嫉妒。...
161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卸甲山位于新立城镇南,新立城水库东。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将士因久战疆场疲惫不堪,来到这秀丽的山上,拴上战马,脱掉衣甲,卧地而眠,醒后染病而故于此山。战马挣脱缰绳,在主人面前悲啸不止。饿食野草,渴饮河水,守护主人,终不离去。不久,战马亦死于将...
162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雾开河位于郊区三道镇和九台县交界的地方。相传在很久以前,这一带是原始森林。群山巍峨。在山中有一片红色洼塘,无法耕种。岸边的住户只好靠打猎为生。一年夏天,接连下了三天三夜大雨,山洪暴发。天水相接,白雾茫茫。雨后又出现三天大雾。雾散天晴以后,人...
163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石虎屯位于郊区合心乡哈达村。相传,很早以前这里土地肥沃,水草繁茂。方园百里没有人家。有一年,一户姓姜的看中了这块地方,开荒种草,择地而居。十几年之后,这里成为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屯落。人称“姜家屯”。 嘉庆年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屯中间的水塘...
164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秧歌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境内东北大秧歌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各乡村都有秧歌活动。村民自行组织,人数不等,分列二行。主要扮演形式: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狮子舞、老汉推车、古戏人物等。从正月初三直到十五日陆续不断。 1...
165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二人转俗称“蹦蹦戏”,是农村群众最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可见群众对二人转喜爱之深。 二人转最早形成于清代中期。台词源于北方大鼓词,东北叙事民歌,舞蹈步伐取东北秧歌、河北秧歌。主要表演方式有唱、说、做、舞、绝...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