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唯一号: 070134020220000158
专题名称: 乐山的传说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699.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乐山原名“勒克山”,其名源于乐山镇南一小山。山虽不大,但形状奇特,曲折蜿蜒,将乐山镇环抱其间,远远望去,好象一条飞腾千里,来此伏卧的土龙。山脉西连大黑山,连绵20余里,到这里形成山头。山根下有一口泉眼,流成一条小溪,顺着山势东流入伊通河。 传说清乾隆年间,有一道士从很远的南方云游到此。说这条山脉叫“土石龙”。山头是龙头,泉眼是龙嘴,“土石龙”能不断地长。如果“龙头”伸入到伊通河,就要再出现一个“真龙天子”和当今皇帝争位。于是,根据道士的建议,在山头上设立一口“神钟”,镇住“土石龙”,免其长到伊通河。到了同治十三年,道士单礼祯来到此地,他说以前所立的神钟“经风雨撞磕,不再显灵”,山还是要长。他让人们在山头下盖玉皇阁、观音庙;山腰建娘娘庙、关帝庙;山头上建一钟楼。七月,庙宇落成,上悬一生铁大钟,钟上端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面铸“吉林尚礼社三甲,勒克山”。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勒克山”,叫白了,说成了“落虎山”,“落花山”。“乐山”这一名字便由“勒克山”谐音而来。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