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15 / 171
21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八十年代末,在工农牧业生产发展需求逐年增大的情况下,为使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使甘南人民早日摆脱贫困局面,自治州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充分论证,把大力发展甘南水电事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促成了4座骨干电站的破土动工,有的已...
21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城乡送变电工程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全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的需求尤显迫切。只有拉通大电网,架设以合作及各县城为中心的环形供应网络,使大电延伸到全州各乡镇、村庄,又使座座小水电并入网内,达到互通有无,...
21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工业发展情况。
21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甘南藏族自治州自1958年以来,先后建成了阿姨山铜矿、武坪煤矿、憨板铁矿、东海煤矿等采矿工业企业。第二个五年计划期末,由于3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遇到困难。阿姨山铜矿等新开办的采矿工业企业下马停办。“三五”期末至“四五”...
21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甘南藏族自治州自1958年以来,先后建成了阿姨山铜矿、武坪煤矿、憨板铁矿、东海煤矿等采矿工业企业。第二个五年计划期末,由于3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遇到困难。阿姨山铜矿等新开办的采矿工业企业下马停办。“三五”期末至“四五”...
21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以后,临潭牛氏后代和邱广成等人,办起了城关镇翻砂一厂、二厂,继承祖业,铸造铜器。还有城关青崖的丁继昌父子,也办起炉院,铸造铜铁锅等。同时,县农机厂和手联社翻砂车间、长川乡等办有炉院8处。1990年临潭县铸造业总产值18万元,从业人...
21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的机械工业创办于五十年代末期。1958年,甘南州农业机械厂建成投产。1961年,甘南州通用机械厂合并到甘南州农业机械厂。六十年代末期,在兴办地方“五小”工业中,各县分别建成了农业机械厂,州上建成了甘南州运输公司汽车大修厂。
21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电力工业是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小水电站而形成的。1957年7月,夏河县扎油乡嘉吉拉电站建成发电,这是甘南州最早建成的电站。至1990年,全州共有小型电站91处、机组131台、供电所5个。
21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建材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产品种类增多,除砖、瓦、水泥、石灰、砂石料等普通建筑材料以外,还新开发生产出菱美土地板、石膏装饰板、建筑涂料、建筑粘水、保温材料等产品。建材工业逐步成为甘南州的一个支柱工业。
22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甘南第一家木材采运企业一一洮河林业局成立,开始采伐洗河流域的森林。1965年,舟曲林业局成立,1969年,迭部林业局成立,分别对迭部、舟曲、卓尼3县境内的大片天然森林实行统一经营。同时,碌曲、夏河、迭部、卓尼、舟曲、临潭县都建立...
22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的日用金属品手工业主要分布在临潭城关镇、新城乡、舟曲县城、卓尼县城、夏河拉卜楞等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改革开放”政策,许多民间工匠办起生产日用铁器小手工作坊,生产小农具、马證、铁铲、腰刀、菜刀、打狗棒等多种小铁器及...
22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的日用金属品手工业主要分布在临潭城关镇、新城乡、舟曲县城、卓尼县城、夏河拉卜楞等地。此外,夏河的黑错(今合作)、美武、舟曲的憨板、临潭的古战等不少村庄也有从事这类手工作业的个体工匠。
22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地区盛产羊、牛毛,气候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种植胡麻(亚麻),舟曲沿白龙江两岸个别地方出产棉花,纺纱织布手工业由来已久。牧区藏族群众几乎每家都从事手工毛褐纺织,用牛毛捻成线,而后织成褐子,制成帐篷、毛口袋、粗毛毯等生活用品;用羊毛纺织成褐子...
22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地区盛产牛、羊及野生动物皮张,农牧区的生产、生活用品多以皮革制成。农家加工皮革较为普遍,先用土法熟制牛、羊等皮革,然后缝制成皮鞋、皮靴、皮袄、皮裤、皮帽、皮口袋、皮腰带、皮绳、车马挽具等皮革制品,以供自用。
22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的舟曲、迭部、临潭、卓尼和夏河县的个别地方的林缘地区大量生长着毛竹和柳条。这些地区的群众广泛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编制竹、木器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