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6214 条 403 / 415
603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风筝由细竹扎成骨架,上糊薄棉纸,造型有蝴蝶、老鹰、飞燕、鱼、蜈蚣、五角星等。放时系长绳,后端缠在绳拐之上,利用风力牵动使之上升到高空。春天为放风筝的最佳季节,大人小孩皆宜。
603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皮筋是橡胶制成的细条,有松紧力,游戏时长短无规定。玩时由两人分执皮筋两端。使其固定,余人可在皮筋上踏跳,动作有踩、跨、摆、碰、绕、压、踢等,还可配合儿歌跳出各种花样,此活动流传全县,多在少女儿童中开展。
603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陀螺为圆锥体形,上大下小,陀螺大小无规定,但不能太大。玩时,置予地上用鞭子抽打使之旋转,抽打时愈用力旋转愈快。在全县流行甚广,为少年儿童喜爱的项目之一。
603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沙袋用粗布或麻布缝制而成,内装沙子、玉米、豆子或其它物品,分长形和圆形两种。练法有自扔自接,两人互相扔接或多人互相扔接,主要动作有体前扔接、转身扔接、抬腿扔接、穿档扔接、腑下扔接等,此活动流传于全县各村镇,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603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政府将体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体育基建和事业费由县财政拨款。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经费的支出逐渐增多。1968~1977年县内正常体育经费累计拨付人民币4万余元。遇有重大体育活动,县内还增拨专项经费。1978年后,经费数额明显增大。...
603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04年吴明勤的东瀛之行,带回的众多书籍对近现代体育进入学校起了启蒙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救国之需要,在抗日游击区的学校之内开展广泛的军事体育训练。建国后,现代体育项目在学校内日趋增多,学校内始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教学所需要体育器材陆续增...
603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及以前,县内的体育活动场地较少,主要是供守备部队训练的校场和县学中供武生学练武术套路的圃场。民国时期,县内的体育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之内,且仅能满足部分田径项目训练的需要。建国后,随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县内各类专用体育活...
603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内群众体育活动历史久远,建国前多为自发性的活动。建国后,党和国家重视群众体育,为群众体育的繁荣发展垫基铺路,创造条件;群众性体育团体纷纷成立,有利地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603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县内职工即开展自发性的体育活动。50年代各党政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成立篮球队,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开展活动,星期日成了互相邀请比赛的“体育”日。60年代初,受自然灾害影响,活动减少。70年代,职工篮球队、田径队重新兴起,县城内体育...
604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9年柏乡县举行过较具规模的学生田径运动会,时队员李振生获跳高、跳远、400米跑三项第一。1945~1949年县内举行过两次较具规模的体育比赛活动,一是1945年为庆祝柏乡解放,县内组织文艺团体武术队表演赛,县长张雨秋为赵村武术队颁奖;...
604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义和团兴起后,广大农村习武之风曾一度兴起,纷纷成立武馆、拳社、镖局、枪会。柏乡县解放后,原有的摔跤、踩高跷、踢毽子、荡秋千、武术、棋类、跳绳、撞拐等项目得到继承和发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慢骑及田径等现代体育活动逐渐在农村开展,丰富...
604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柏乡县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包括民政、医疗卫生、劳动管理、财产保险及人寿保险几部分内容。
604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古代柏乡县衙由吏房司民政。民国16年县政府始置民政科,赈济灾民,调解民事。民国27年6月,县抗日民主政府设民政科,动员县民从军参战、支援前线、拥军优属、社会救济、生产救灾、民事调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柏乡县人民政府设民政科,办事人员4名...
604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元年,县公署一科司民政,下设救济院、留养院。民国16年县政府始置民政科,赈济灾民,调解民事。民国27年6月,县抗日民主政府设民政科,动员县民从军参战、支援前线、拥军优属、社会救济、生产救灾、民事调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柏乡县人民政府...
604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6年8月成立柏乡县民兵基干团,县长张雨秋任团长,县委书记史雷峰任政委,武委会主任冯一清任参谋长。10月12日发布“柏乡县党政民武支援爱国自卫战争,加强优抚工作的指示”,对优抚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对抗日烈属、军属家庭的土地实行代耕,对其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