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34条
析出资源
114条
图表
20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宁海县文化志
检索条件
共 134 条
1
/
9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封面
2
书名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书名页
3
出版说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出版说明
4
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序
5
凡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序
6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前言
7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目次
8
第一章 文化行政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宁海县文化行政机构的历史变迁,包括建国前与建国后的设置。同时,还阐述了文化艺术组织及主要文化设施的发展,涉及报刊通讯、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如工人俱乐部、文艺会演等,以及建国前后在这些方面的不同表现与成就。
9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化行政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劝学所为文化教育行政机构。民国初年撤并至县公署教育科,文化教育混合。至民国二十八年,教育科成为县政府第三科,虽未专设文化行政机构,但指定一人负责社会教育工作。
10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行政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后,宁海的文化行政机构经历了多次变革。1949年设文教科,1956年改名文教局,1958年因并县改称“象山县文教卫生部”,1981年成立宁海县文化局,1984年改为宁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逐步加强了对全县文化行政工作的管理和领导...
11
第三节 文化艺术组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后,宁海文化艺术组织蓬勃发展。民国年间成立了多个文艺社团,建国后又相继成立美术、音乐、戏剧等协会及诗社、文学社等。1986年,宁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下属多个文艺工作者协会,推动当地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12
(一)建国前的文化艺术组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宁海文化艺术组织活跃,民国十五年至三十一年间,成立了“消夏社”、“正学学会”等多个社团。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间,又相继成立了“宁海县美术工作者协会筹备会”等多个文艺组织,为当地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二)建国后的文化艺术组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后,宁海文化艺术组织不断发展,先后成立了美术、音乐、戏剧等协会筹备会及诗社、文学社等。1986年,宁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下属多个文艺工作者协会,为当地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14
第四节 主要文化设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后,宁海文化设施经历了显著变化。建国前,宁海有报刊、通讯及“消夏社”等文化组织,并发生了“亭旁暴动”等历史事件。建国后,宁海创办了多种报刊,建立了工人俱乐部与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多次文艺会演,业余文艺创作也屡获奖项,同时召开了...
15
(一)建国前的主要文化设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建国前宁海地区的主要文化设施,包括多种报刊、通讯社以及革命组织“消夏社”、“亭旁暴动”相关活动和海游地区的进步文化活动。其中,《宁海民报》、《宁海战讯》等报刊和“亭旁区苏维埃”政权等具有代表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