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59
颗粒名称:
概述
页数:
8
内容
宁海自西晋太康元年建县迄今,已经一千七百余年,地处三门湾畔,治迁山陬平原。据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这块土地上,战天斗地,辛劳生聚,创造出自己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宁海虽属沙瘦涂咸之邑,早期交通闭塞,但农能勤耕,士甘苦读,耿介自励,代出名贤。北宋的周弁、罗适、博学善政,风流千古。南宋邑近京城,文风益盛。绍兴间,城东的王齐舆、王恕、王章昆仲连科,上《论安边择将,足国裕民》疏,雄文奇崛,冠绝一时。开禧间,郑霖著《雪岩集》,蔚然民主风。嘉熙之叶梦鼎、遗恨河山破碎、作《西涧集》。宝祐中、舒岳祥隐长赤城书堂,潜心诗文创作。胡三省致力《通鉴》勘校,专心史学研求。明初之方克勤,德政文章、颂扬于山左,方孝孺之弘文书画,为百世宗师。
迨至民国时期,1926年组织“消夏社”,为革命文化之先声;1938年,民众教育馆流动施教团的建立,形成战时群众文化的网络。其时革命与爱国人士,处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空间里,谱写下不少可歌可泣的名文华章:孔墉的《从军杂咏》,洋溢爱国赤忱;朱学勉的抗日诗词,同仇敌忾;柔石的文艺小说,字字迸发革命的火花,潘天寿的国画、指墨与篆刻,中外驰名。中共宁海地下党组织应时而设“抗建书店”,介绍进步书刊,鼓动革命思潮。党员徐孝慰等以剧团为阵地、编演革命戏剧,并利用墙报、漫画、民歌等宣传武器,针砭阴暗时弊,激发抗日情绪。民间的文化活动,向在寺观祠庙进行,年年举行迎神赛会,四季邀演名班大戏,成为城乡定例。缑城有“三月会”,为时四天,舁“五都神”偶像巡行全城,有乐队仪仗、台阁、鼓亭、黄龙、兽群等,徐步招展,更有夜会继日,灯烛辉煌、载歌载舞、观者人山人海。
建国初,县文化馆为全县文化的活动中心。图书、广播、影剧、以及群众文化,皆归统一领导。50年代配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运动,以展览、广播、幻灯放映等方式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试办农村俱乐部,组织农村业余剧团,编演《雨过天晴》、《巩固海防》、《挖穷根》、《玉凤翻身》等革命戏剧。60年代初,以俱乐部为中心,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坚持编演小戏为活动中心,演出《合家欢》、《改造烂塘田》、《水库颂》、《两兄弟》和《婚变》等。到了70年代,虽经“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之后,但农村的文化活动,仍在蓬勃发展,部份区社和系统,成立文艺宣传队,演出样板戏和一些小戏:《永葆青春》、《风雨前》、《鱼水情》、《高山雪梅》和《客满》等。
80年代,在普遍建立区乡文化站的同时,继续贯彻“双百”方针,更加繁荣了系列文艺创作。大戏《浪子奇缘》、《明月何时圆》、《仙露》等,分别获全国、华东、省厅优秀剧本奖。
书画、摄影多次在县文化馆画廊展出后,送省、市展览或收藏,其中较有影响的《岁岁图》在民主德国展出。《冲锋战士》、《人勤奶香》等获奖。书法参加省“墨池”大奖赛、参加省教师书法比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摄影自70年代起,《东海民兵》、《朝霞满天》两件,被省选用展出,《夕阳西下》、《秋天的印象》参加十六市“白鸽”青年摄影联合展出。
民间歌舞,80年代初期起,山歌《总任务架起通天桥》;渔歌《新航程》参加宁波市文艺节目大调演,分别获创作、音乐、演出奖,舞蹈在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的有《把酒舞》、《求雨舞》和新作《美女岩》、《开镰之前》、《海涂欢》等,均获省市创作、演出奖。
新建县图书馆,藏书87725册。日平均外借图书83人次,100册次。阅览图书全年17278人次。建设乡退休老工人吕增兴等自发组织“东吕路廊图书站”,藏书300余册,借阅者日平均40人次以上。浙江省文化厅给县图书馆以“文明图书馆”称号。
新华书店于80年代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定员定额,计划销售,超额奖励。偏僻地区送书供应。形成图书经营网络。年销量达290余万册。
县广播站筹建于50年代中期,内装置中心播出控制台,扩大机柜、自动调压机柜和输出配电机柜等。技术指标均达到广电部颁甲级标准,省广播电视厅给予“机房设备合格站”称号。全县49个广播站,架馈电线1142杆公里。县至乡讯号线355杆公里。全天播音435分钟,每日早中晚各一次。70年代举办“载波大会战”,装置40KC载波发射机及高统低统载波接收器,各区和部份公社通载波广播13处。
广播转播台彻底解决电源故障,发射机技术突破乙级标准。历年名列全省前茅。
全县有电视机5万台,并在陆续增加,其中彩电占30%以上。建电视转播台于杜鹃山顶,设卫星地面接收站两座。转播四个频道电视节目。发射功率1.15千瓦。覆盖率达90%
宁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建国营电影院一所,镇办3所,乡办2所、村办9所。各种耗型放映机32台。自1979年起,全民放映机23台,集体放映机485台,个人放映机201台。茶院、马岙、黄坛、越溪、回浦、旗门、青珠等七个电影放映队,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县电影公司被评为省创建文明电影院活动先进单位和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单位。
宁海剧院接受省内外各剧团来院演出的有宁波越剧团、金华婺剧团、温州京剧团、黄岩乱弹剧团、新昌高腔剧团、平阳木偶剧团、安徽芜湖京剧团,沈阳杂技团等。年平均演出50场次,观众达44.4万人次。
宁海平调,是宁海的地方剧种,至今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她是调腔的一个支派,音色平柔,情调婉约,部分道白带有本地方音方言的特点,故又名“本地班”。并有“口耍八牙”的特技和“啜粥、纺纱等口技。解放后经抢救整理,得以重放光彩。《金莲斩蛟》一出,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会演分别获一、二等演出奖。
宁海越剧,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收,改组为“群众剧团”。经过整顿充实,在浙江省第一次戏曲工作会议上演出《瞎眼人告状》,得到省文化局的肯定,后宁海越剧团演出《为奴隶的母亲》、《社长的女儿》等。80年代演出《五女拜寿》《张羽煮海》和大型荒诞剧《金色的诱惑》等。
库藏文物:书画有明代陆广明、仇英的绘画;民国弘一法师、吴昌硕、叶颂清等的书法;潘天寿的国画。出土有辛岭、山水的石刀、石斧,桥头胡眠牛山的石镞,回浦檀树头的石锛,汉晋墓葬出土的唐宋铜镜铜壶等。
文物保护:王锡桐起义旧址、柔石故居,两处列为省级保护单位;抗建书店、梅花村会议遗址、方正学读书处、文峰塔等七处,列为县级保护单位,还有陈长官墓、正学故里坊、义井、梦园、瑞麦颂碑等均毁于“文化大革命”。
宁海文化事业,曾受“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损失奇重,幸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步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