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57
颗粒名称:
页数: 4

内容

宁海建县于晋太康元年。一千七百余年的时光,特定的自然地理,宁海人民在这里生生息息、繁衍传世,构成了宁海独特的人文历史。
  从现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来看,宁海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推测到很遥远的年代。依山傍海、远离城市(州府)的地理条件,是形成宁海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县境内丘陵众多,平原少有,海岸悠长。人民植禾捕鱼充饥,养蚕纺棉裹体。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中,形成了宁海人民勤劳勇敢、敦厚朴实、刚正不阿、聪明睿智的崇高品质,创造了具有宁海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
  自古以来,宁海人民就崇尚道德修身,敬奉文人贤士,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令人敬仰的著名人物。为官者,清廉尽职;为民者,勤劳守法;为文,则有饱学之士;为武,则有忠烈之夫。这些优秀品质,在历代著名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被称为“明代大儒”的方正学先生,以一付铮铮铁骨,一股浩然正气,为历代人所仰慕,其道德文章,更为世人称颂,他的二篇著作《深虑论》、《豫让论》,被选入清代的《古文观止》,为中国的古文化增添了精彩的篇章。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胡三省,以毕生心血撰成《资治通鉴音注》一书,是我国目前研究《通鉴学》最完整的参考资料。近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为人温厚笃实,正直勤奋,人品高尚。艺术上擅长写意,亦作指墨画。所绘花鸟、山水,格调清高,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近代著名作家柔石,追求光明和进步,其作品《为奴隶的母亲》曾使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叹:“这篇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当代的作家、艺术家,继承了先人的优秀品质,治学严谨,创作勤奋,活跃于当今文坛与艺坛。涌现了一大批文学艺术人才,创作成果丰硕。宁海文化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宁海文化的发展,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依托。1949年前,宁海经济发展迟缓,文化落后。1949年后,经济发展开始了起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海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盛世修志。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开创文化新局面,使文化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我局遵照上级的指示,成立了局志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同志们从浩繁的历史资料中整理、挖掘出了符合史志要求的内容,呕心沥血,增删披阅几载,终于撰成这本志书。
  《宁海文化志》是我县文化历史上第一部专志。编志体例上采用国家文化部门对志书类的统一要求。内容选择上力求准确、公正,努力保持志书的庄重与权威性。由于古代文献缺乏,故年代侧重于近代开始到八十年代末,内容分为文化、广播、电视三大类,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局及各个文化单位的历史沿革、组织人事、创作、作品、演出等情况。
  《宁海文化志》在县委、县府的重视下,并得到县内外有关人士的指助,今天胜利地问世了。
  社会在发展,经济要繁荣,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必须相应地促使迅速地发展与提高,使其更好地为我县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九九三年六月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自读
责任者
袁哲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