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4条
人物
15条
事件
1条
专题
5条
作品
12条
实物
1条

检索条件

共 34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谢又秋,学名镇江,字又秋,清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铜山(今东山县,时隶属诏安县)铜钵一户谢姓贫苦农民家里。因生父已有三个孩子,人多家穷,日食难度,便把他送给当时在铜山开店铺的诏安北关盐行里人谢友谦先生为子。 谢又秋先生青少年时期,正值...
2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谢友谦先生出身于书香名门。其祖父谢声鹤岁贡出身,任过仙游县训导,善诗能画,著有《雪谿诗抄》等;姑母谢芸史,是女诗人、女塾师;伯父谢琯樵,是诏安著名画家,“诏安画派”创始人之一。友谦先生家道殷实,曾向清政府捐了七品散官。他乐善好施,常周济附近...
3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翁佛涵,原名仇兆祺,曾用名翁越、翁成和。到福建工作又名翁志红。而闽南一带群众又称他“海翁”。(1902——1940)。广东省海丰县田乾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前夕来东山搞工人运动,是红色革命火种在东山较早期的传播者。 翁佛涵出生在一...
4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程远鉴(1913.6——1967.1),山东省海阳县东山村人,一九四二年入党。一九四七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福建后,任过南靖县龙山区区委书记、东山县委组织部长、东山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福建省石油公司副经理等职,一九六七年一月在福州因公...
5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崔天恒(1920.5—1967.11),河南省林县崔家屯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福建,历任东山县人民政府财粮科科长、东山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部长、政委、中共东山县委副书记等职。196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后...
6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陈恶(1934.8——1956.3)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东山县手工业合作社工人,1956年鹰厦铁路建设工地上为营救遇险的舵手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山县委员会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东山县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陈...
7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林火保(1935——1970年)出生于贫农家庭,东山县杏陈乡张家村人,1956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历任村基干民兵副排长、生产队队委、生产队长、村贫协会代表等职。 林火保的祖父、祖母在旧社会当十八年乞丐,祖母1930年饿死在行乞路上...
8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马来亚合作运动》;《新加坡经济计划》;《亚洲国家区域贸易的合作》;《从经济观点讨论国际关系》
9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孙有全,乳名狗,字希南(1819—1890),清诏安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一生致力于发展商业和海上运输业,在铜山航运史上留下芳名,也是东山著名的富商。 孙有全祖辈居住现诏安县地,迁进铜山至孙有全时已四代人了。孙有全青少年时,家境还...
10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张学敏,名补,字来轩(1797—1890年),清诏安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一生从业医药,服务桑梓,深得乡人崇敬与信任,人们尊称他“补仙”。 张学敏出生于武功医药世家。其父滨南开办“茂德堂”中药铺,以行医鬻药为生,生四子,学敏居四,...
11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曾启昌(1904—1958)乳名金发,出生于东山县铜陵镇。父亲早逝,由叔父收养。1922年毕业于厦门集美航海学校,翌年,南渡新加坡谋生。起初,曾启昌在陈嘉庚有限公司任职,由于才华横溢,受到器重,被提升为营业部主任。1934年2月21日,陈嘉...
12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当代
林少丹1919年出生于东山康美村一个世代泥瓦匠之家,只读过三年私塾,16岁就从兄学艺,长年与庙字祠堂的壁画、剪瓷、雕塑、漆画打交道。正是这些古建筑的各种装饰工艺,尤其是对古代人物画的衣纹线条、造型结构的不断琢磨,为他日后的艺术升华铺垫了坚实...
13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蔡方平,字君衡,号清溪,陈城镇湖塘村蔡姓支系七世祖,生于明嘉靖壬辰(1532年),卒于万历戊申(1608年),终年七十七岁。 蔡公生而颖异,善于记诵,入耳不忘。是时家贫寡书藉,从师友听讲,记录成书,留而温习。先生十三丧父,家中尚有祖母、母...
14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民国
陈师宝善,原籍东山县,逊清秀才,后移居云霄县,所以他有时也说是云霄人。 民国三年,我负笈就学于鼓浪屿东山上寻源书院,陈教师即应聘莅校教我们这一班的国文。记得第一课教清代周槐树的《汉高帝论》,登台讲解,旁若无人;继之即高声朗诵,低徊往复,绕...
15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 时代:
陈荣祥,东山人,酷爱昆腔,在任商船管理员期间,他常川走于上海、宁波、温州等地。每次外出,他总要走访艺友,谒拜艺师,共同探讨昆腔艺术,从而达到较高的造诣。此后,他对东山民间的昆腔进行一次大胆改革,取得一定的效果。由此推动了东山昆腔艺术的进一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