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唯一号: 130730020230006638
人物姓名: 张学敏
人物异名: 名:补;字:来轩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79/001
起始页: 0050 .pdf
时代:
出生年: 1797
卒年: 1890
籍贯: 清诏安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

传略

张学敏,名补,字来轩(1797—1890年),清诏安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一生从业医药,服务桑梓,深得乡人崇敬与信任,人们尊称他“补仙”。 张学敏出生于武功医药世家。其父滨南开办“茂德堂”中药铺,以行医鬻药为生,生四子,学敏居四,诸兄弟从业医药。学敏少时,在私塾读书之暇,就到“茂德堂”学药剂,习中医。稍长,随父兄作临床见习,他的医药知识,是从实践中积累的,在临床获治有所验后,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在铜山所的闹市教场前自办“庆德堂”中药铺,并挂牌行医。 张学敏的医术,博采名家医说,结合时令、地域的差异,总结出“调脾胃、固中土、有攻有补、扶正却邪”的张家传统医说。他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吸收药效归经,达到医疗目的”、“治杂症重脾胃”,治外感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无论寒症、热症,时刻注重护中,着重在一个“和”字。在临床上,他严格掌握八纲,察病情,辩症状,才下药制方。他行医以拯救疾苦为己任,事事从方便病者着想。他在药铺里增辟急诊室,并备有马灯、药箱、长年食宿店中,以便急诊和夜间出诊。他对疑难急症,从不敷衍勉强,更不施江湖骗术。一次,他给一个病号施药数剂仍不见效,立即举荐一个双眼失明而医术颇高的名叫“刮耳仙”的医生进行主治,果然数剂病愈。过后,他对其方做了认真的分析,认识到病理诊断大致相同,而“汤头加减”、“用药剂量”,自己则稍逊一筹,从而找到了自己的短处。张学敏行医无贫富之分,济人无贵贱之别,对经济困难的病户,登门诊治,不收诊费,甚至免费供药或倒贴柴炭药引小费。 张学敏治药,精选道地、优质、新鲜的药材,严格按药典煎炙炮制,以提高药效,增强疗效,博得群众信任。 张学敏一生一妻生七子,大都从业于医药工作,医踪遍及闽南、潮汕并远及新加坡、爪哇、万隆等地。 张学敏从事医药数十年,终因家计繁累,操劳过度,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出殡那天,城乡民众为他致哀送葬,灵柩所过巷街,乡人备酒馔摆桌路祭。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本书收录东山保卫战亲历记、回忆东山保卫战中苏峰观察所的耳目作用、东山·诏安抗日御寇(转载)、辛亥革命老人谢又秋、东山史人小记、东山华侨名人——曾启昌、钟馗正气画师艺魂——林少丹先生逝世周年祭、名宦乡贤蔡方平、感恩录——忆陈宝善师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