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丹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唯一号: 130730020230006640
人物姓名: 林少丹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79/001
起始页: 0055 .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9
卒年: 1993

传略

林少丹1919年出生于东山康美村一个世代泥瓦匠之家,只读过三年私塾,16岁就从兄学艺,长年与庙字祠堂的壁画、剪瓷、雕塑、漆画打交道。正是这些古建筑的各种装饰工艺,尤其是对古代人物画的衣纹线条、造型结构的不断琢磨,为他日后的艺术升华铺垫了坚实的功底。先生崇尚前贤,从清末以来如黄慎、任伯年、李耕等画家之画法兼收并蓄,勤学苦练,锲而不舍,以至后来得遇机缘,在县内外中小学和龙溪地区艺校执教工艺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民间艺人出身的美术教育家。 我不相信宿命,然而岁月风尘,人们的的确确被一种无形的机制所控,万般际遇构成人们的不同命运却是客观存在的。1958年,先生因工艺美术技艺超群,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会后被特意留下来布置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台湾厅。如果当年他不因“家有急事,速回”的电报所召,如果他与黄胄画家一样留在北京,那么,我敢肯定,先生的生平将另有一番天地!突然袭来的不测风云以及随后的那场浩劫,把先生抛落深渊,成为“不许乱说乱动”的人! 落难的艺术家忍气吞声,以其达观玩味人生,又回归民间重操旧业,对古典建筑的传统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加以新的创造。也就是在此刻,一个千年的传奇人物叩开了画家的门,终南山进士的怀才受屈及其嫉恶如仇的秉性与先生如出一辙。何不意写钟馗,将蕴积已久的情感和愿望,通过形象刻划表达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对邪恶的鞭答! 林少丹笔下的钟馗千姿百态,个性鲜明,威严中透露善良,冷峻中兼有诙谐。尤其醉酒时的童稚天籁,更令人忍俊不禁。画家借鉴舞台的角色行当及戏剧动作,引发奇想巧思,以破袍、破扇、破靴、解带等细节刻划反衬钟馗的心正身洁和不修边幅。笔墨采用“工写合一、虚实相融”的格调,斟满画家喜怒哀乐的感情着意渲染,使钟馗形象呼之欲出,脍炙人口。 在那难熬的年代里,画家正是与钟馗爷朝夕相伴,用冷落和清苦酿造了美的琼浆献给人们留给世界,自己从中得到真善的洗礼。 天开文运,“四人帮”倒台以后,少丹先生得到平反纠错,恢复名誉。一旦除去精神桎梏,心情万分舒畅,画画得心应手,艺术益趋炉火纯青。君不闻谷牧、彭冲、方毅、杨成武等中央领导同志向他求画;钟馗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钟馗画收入香港著名收藏家石景宜先生的《中国当代书画集》等等。由是来自海内外的求画者门庭若市,人们以能收藏先生的钟馗画为荣;美展的请函、记者的采访、出版社的稿约接踵而来。在一片鲜花、奖杯、收藏证书、赞美和崇拜的荣耀包围中,先生获得新生的满足。而吾辈作为学生未能在当年为先生排忧解难,却能在今天分享先生带来的荣耀。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二日,先生不幸因病逝世。然而先生音容笑貌犹在,先生艺术成就永存。他以辛勤耕耘的一生,以其苦乐感受、爱憎思想凝铸的钟馗艺术形象,将名垂典籍。正如彭冲同志在《林少丹钟馗画集》序言中写的,“我想就是一批又一批像他这样的艺术家才使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在伟大的时代里大放异彩”。 先生九泉堪笑慰,朝野四海祭师魂。 安息吧,少丹先生。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本书收录东山保卫战亲历记、回忆东山保卫战中苏峰观察所的耳目作用、东山·诏安抗日御寇(转载)、辛亥革命老人谢又秋、东山史人小记、东山华侨名人——曾启昌、钟馗正气画师艺魂——林少丹先生逝世周年祭、名宦乡贤蔡方平、感恩录——忆陈宝善师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