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郑煊” 相关
共 60 条 3 / 4
3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丝绒,又名天鹅绒,是漳州最名贵的丝织品,名驰中外。漳州绒的外表雍容华丽,具有坚固耐磨、不易褪色的特点。漳州的丝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十三、四世纪的元代,就已经名扬四海了。民国初期,漳州东门外的市尾、六石、埔尾等乡,是生产漳绒的集中地。漳绒...
3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以前漳州下营街有一家“有有有木器行”,字号取得十分切合。老板未详,全行职工十多人。经营木材品种分为杉、松、杂木三种,其中杉木占大部份,主要做为建筑材料。松木用于造船、建筑和薪炭材料。杂木用于制作家具、农具。木材的来源,主要依赖西溪、北溪两岸...
3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还没有设立小学以前,儿童要读书就要进入塾学。塾学有四种类型:。读的书本,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读完后,再进一步读古文、诗词赋,也是要读到会背诵。民国七年,陈炯明入漳后,推行学校制度,龙溪全县四十多处的塾学馆被禁设。...
3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抗战前,龙溪县立小学的教职员待遇,校长30银元左右,课主任25银元左右,级任教员22银元左右,科任教员20银元左右。当时生活费用不高,教职员们有这样的工资收入,生活还过得去。1937年,日机不断空袭龙溪县境,地方财政收入大受影响,教职员的薪...
3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的中等教育历来发达,从民国初至解放前,市区有开设省立、县立、私立的中学和师范学校。以前漳州曾有人用押韵的方言,给几间学校起绰号,颇耐人寻味。师范——是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创办于1916年,其前身为汀龙师范学堂,因为开设的时间最早,校史...
3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暑期补习学校,是由厦门大学校友会漳州分会开办的。招收在学的中学生和师范生利用暑假期间进行补习功课。校址设在杨老巷私立西河小学内,课桌椅均向西河小学借用。补习为期一个月。教材由担任科目的教员编选,讲义用“珂罗版”印刷。分为高初两班,全校男...
3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34年,我在龙溪县立文衡小学任教员时,曾兼童子军教练。现将当时文衡小学童子军的组织和活动情况记述如下:。腰系救护绳,手执童子军木棍,在救护时可作为担架用。三指表示“智、仁、勇”三达德,拇指小指交压表示扶助弱小之意。
3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旧中国吸收了这些知识和经验,在全国初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组织“中国童子军”,以“智、仁、勇”为三达德,以“日行一善”为宗旨,以“救死扶伤”为目的,每天都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向学生授课。1935年秋季,上级才颁发了一面中国童子军第一八零四团的...
39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在术科方面是结合体育授课,有行进体操、队列体操、以及篮排球、乒乓球和跑步等。
40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32年4月间,中央红军东路军挺进漳州。途径南靖水潮时,我在当地隔溪的都美小学任教员,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现回忆记述于下:。红军自从进占闽西坎市后,国民党军的家眷和龙岩一些富豪,则纷纷逃向漳州,很多人连夜赶路,公路上人声嘈杂,火把闪烁,气...
4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3、1935年底,南市场边有一家香烛店发生火灾,文衡小学童子军闻讯,奔往南市场边协助抬水灭火焰,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4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鲁讯先生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万众哀悼。当时,漳州“芗潮剧社”倡议举行追悼活动。其主要领导人柯联魁同志以龙溪县民众教育馆工作人员的身份,动员馆长黄润端出面,与驻军国民党第一五七师政训处科长陈柏麟洽谈。因黄...
4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漳州“芗潮剧社”以龙溪抗敌后援会名义组织一支歌咏队,嘹亮的抗战歌声响彻全漳州城。歌咏队所唱的抗战歌曲,都是用普通话演唱,当时普通话在漳州还不十分普遍,尤其是农村,因此对歌词内容,不甚理解。有些人误听为“娘奶呀!娘奶...
4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漳州“芗潮剧社”以龙溪抗敌后援会名义组织一支歌咏队,嘹亮的抗战歌声响彻全漳州城。歌咏队所唱的抗战歌曲,都是用普通话演唱,当时普通话在漳州还不十分普遍,尤其是农村,因此对歌词内容,不甚理解。有些人误听为“娘奶呀!娘奶...
4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芗潮剧社”为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首先成立宣传队演出街头剧。柯联魁以“天闻”的笔名写了一个方言街头剧“人丹”,在漳州市内各街头进行演出。那个警察看到这样的情景,只好灰溜溜走掉,街头剧“人丹”便演起来了。不久,我也写了一个方言剧“捉汉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