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漳州以前的塾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104
颗粒名称:
漳州以前的塾学
分类号:
G629.299
页数:
3
页码:
178180
摘要:
漳州还没有设立小学以前,儿童要读书就要进入塾学。塾学有四种类型:。读的书本,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读完后,再进一步读古文、诗词赋,也是要读到会背诵。民国七年,陈炯明入漳后,推行学校制度,龙溪全县四十多处的塾学馆被禁设。但在他撤离漳州后,塾学馆又复抬头,不过为数不多,至抗战初期,终于受到淘汰。
关键词:
私塾
塾学
漳州
内容
漳州还没有设立小学以前,儿童要读书就要进入塾学(又名私塾)。塾学有四种类型:
一、由各大姓宗族开设的,将公田、学田收入的钱,作为聘请塾师的经费。
二、由华侨富商捐资办乡塾。
三、由乡镇的长者或宗族的家长倡导开设的,熟师的酬劳,则由就读的人交纳学费支付。
四、富家或官家关心后代的教育,自费聘请塾师,培养自家子弟,以及亲友子弟。
私塾的校舍,有的利用祠堂、庙宇或公共房屋,有的用私人的闲屋或书轩。课桌椅由就读的儿童自备,散学后(指年终结束)各自取回家中。
每间塾学的学生数多少无固定,多者二、三十人,少者四、五人。入学的年龄,一般是从六、七岁开始,多数是男儿童,女的极少数。不分年级,也不编班,初入学的叫“启蒙”。
塾师大多数只有一人,聘请清末的生员或是年纪较大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充任。
教育方法,采取个别面授,按各人的接受能力,能者多授,长些;差者少授,短些。读的书本,主要是《四书》、《五经》。
读书的进度,先读押韵的小书《三字经》、《千字文》,然后读《四书》、《五经》。书要读到会背诵为止,还要重复五次。首次用红笔在章节中以点“、”为记号;第二次用钩“√”为记号;第三次以圆“○”为记号;第四次以重圈“8”为记号;第五次的符号,用红笔写“温”或数字。第一阶段没有解释,到了第二阶段才释义,称为“读注”。另外,还教做对子,如“天对地”、“父对母”、“清风对明月”、“花香对鸟语”等。《四书》、《五经》读完后,再进一步读古文、诗词赋,也是要读到会背诵。
熟学很注意写字,先描红格字(上大人,孔乙己),经过一段时间,用薄纸(俗称白竹仔纸)临摹大小楷字帖;经过这样的练习,字也就写得工整了。
塾师管教十分严格,凡是学生不会背诵的,就用竹板打手掌,字读错音的,用竹板轻轻敲脑袋。不听教训的顽皮学生,则处罚跪在孔夫子的神牌或图像面前。学生要出去外面大小便,必向熟师领取一根小竹签,回来后交还。大便叫“出恭”;小便叫“解手”。
这种体罚的教育方式,封建时代认为是合理合法的,学生家长也表示赞成,越严格越好。
当时学生家长对塾师很尊重,逢年过节常常赠送一些食品,如:端午节赠送粽子,中秋节赠送月饼,冬节赠送冬节圆子等。
民国七年,陈炯明入漳后,推行学校制度,龙溪全县四十多处的塾学馆被禁设。但在他撤离漳州后,塾学馆又复抬头,不过为数不多,至抗战初期,终于受到淘汰。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郑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