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筱垞” 相关
共 11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运动。虽然它未能实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浙江,武昌起义后,杭州、温州等地纷纷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平阳,光复的消息传开后,举行了...
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近代教育始于1902年,以平阳县学堂、鳌江公学和集福学堂为代表。这些学堂的建立受到维新思潮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旨在开启民智,振兴国家。学校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培养了众多知名人才。鳌江小学更是具有革命活动背景,是浙南特委...
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本记录了中国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浙江温州地区留学日本学生的情况。留学生们在日本接受教育,接触西方文化,部分人参与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对中国近代思想变革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他们通过学业和社会活动,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赵璧城是一位中国画家,他以花鸟画和山水画著称。他的画作精彩绝伦,被誉为唐伯虎继起者。赵璧城曾在新加坡美术学校任教,并在新加坡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回国后,他担任萧江乡长等职务,积极参与抗战和地方建设。然而,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牵连,...
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晚清教育改革中,刘绍宽作为教育先驱,参与创办了平阳县学堂,并赴日本考察学务。他回国后,学堂迅速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如苏步青等。刘绍宽对学堂管理、教学理论及通识教育有独到见解,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末经学大师吴承志,对平阳教育文化贡献巨大,其著作丰富,被收入《求恕斋丛书》,彰显其学术价值。
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吴承志作为刘绍宽、陈筱垞的考据学老师,对他们影响深远。陈筱垞创办平阳县学堂,推动现代教育。吴承志藏书丰富,陈筱垞继承其遗志。
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吴承志学问深厚,著作丰富,经史考据文章为多,其遗著编入《求恕斋丛书》,其中《横阳札记》备受赞誉,为清人读书笔记上乘之作。
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民国
汤国琛(1874~1948),字献廷,现苍南县江山乡人。陈筱垞弟子,16岁时温州府学生考试第一名,1903年赴日,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当年回国,任青田县学堂监督。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一生从事教育。
1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吴承志字祁甫,钱塘(今杭州)人,出自俞樾任山长的诂经精舍。刘绍宽在日记中尊称他曰“祁师”。任职平阳训导前后十余年,治学有方,培育了大批人才。他以考据学启导后学,重视品德教育,且拿出自己薪俸奖励学行兼优之士。满园桃李,刘绍宽、陈筱垞便是其众多...
1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 类型: 教育
平阳县中心小学,最早要追溯到平阳县学堂,由陈筱垞、刘绍宽等创办于清光绪廿八年(一九〇二),奉令书院改为学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