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璧争辉 一文一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791
颗粒名称: 双璧争辉 一文一武
其他题名: 记赵璧、赵璧城兄弟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43-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赵璧城是一位中国画家,他以花鸟画和山水画著称。他的画作精彩绝伦,被誉为唐伯虎继起者。赵璧城曾在新加坡美术学校任教,并在新加坡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回国后,他担任萧江乡长等职务,积极参与抗战和地方建设。然而,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牵连,他于1952年被枪毙。
关键词: 赵璧 赵璧城 中国画家 人物

内容

从钱仓往西一直走,到了一个三岔口,一通向北港,一通向南港,这就是岱口,原称“道口”,自古是浙闽交通的要道,是通往平阳西部的关口。古属凤林乡十九都温江里,民国时期隶属萧江乡,是南港地。此处为鳌江中游,鳌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极其飘逸,在右岸形成了一个大舌头一样的半岛,这就是岱口村,土地肥沃,江岸蜿蜒漫长,盛产鱼蟹。
  据当地《赵氏宗谱》载,赵氏祖先在康熙初年从乐清迁徙于此。清乾隆年间,由于江潮冲决堤岸,在毛家处至岱口一带修建水利设施——温江埭,改名“埭口”,后因方言谐音,1960年又改名“岱口”。民国时期岱口出了两位名人,一文一武,他们是同胞兄弟,即赵璧、赵璧城。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折冲樽俎,最终完璧归赵,后来“赵璧”“连城璧”等常成为诗文中的典故。岱口赵氏这“双璧”在民国时期的平阳也演绎了不少传奇故事,至今还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部《四书》勤自习父辈躬行积德多
  赵璧兄弟的父亲叫赵振椿,是当地一大能人,德高望重,排难解纷,急人之所急,是一位鲁仲连式的人物。
  赵振椿(1854~1922),字幹臣,又名维良。少年时以孝顺父母出名。父母有时忧愁,有时发怒,他都要长跪在父母面前,恭敬地劝慰他们,没有“色难”,真是达到了孔子所说的“事父母几谏”的境界。十八岁时分家,他宁愿少得财产,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他好读书,因家贫,不能入学,就自己购买了一部《四书》,“行有馀力”,就近向私塾的老师请教,因此深明大义,知书达礼。他曾经对人说:“家道无论贫富,子弟不可不读书,否则便成鄙夫。”他这样对儒家伦理的身体力行,对赵璧兄弟的成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他治家以勤俭为主,善于经营,因此家庭很快富裕起来,家道日兴。生平乐善好施,与夫人朱氏一样,从不计较小利,好义疏财,做了很多公益之事。如民国《平阳县志》卷八《建置志四?水利志下》载:“道口渡,在十九都埭口,旁有道口亭,在北岸,宣统三年,赵维良等重建。”说他在1911年重建了道口亭。还修建了杨梅桩(通往福建的官道)的驿亭,疏浚了洋心水河,筑西炉大路,修葺道口渡埠头共十多次,创办了萧江公学,等等。
  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二十八日平阳县“飓风大雨,拔木坏屋”,六月一日又风雨大作,江潮内灌,秋收歉薄。廿七年(1901),六、七月两次风灾,一千余亩稻田被淹,沿海各地尸棺暴露,惨不忍睹。这两年的自然灾害造成遍地哀鸿,米珠薪桂的饥荒局面,实民急需赈灾。目睹此情此景,振椿恻隐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就携带巨款前往泉州、宁波、镇江采办粮食,航运入境,照本钱粜给灾民。贫困的人,分给两斗,不收本钱,自费了一百多银圆。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救民于倒悬之中。
  另外他还致力于地方事务的排纷解难,只要他一到,纠纷事情马上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这样的事大大小小,有成千上百,主要有四件大事值得一记:一、道口陈族争众产案;二、雷渎拒捕案;三、直浃河抢夺案;四、陡门头械斗案,他昼夜调解平息,计救活十条人命,自己垫陪了一百多元。
  还发起创建宗祠,增修宗谱。捐资助学,办私塾,请师教子,邻居的子女也来就读。如家庭贫穷的,他代交学费。口碑载道,人人颂德。
  赵幹臣逝世时,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刘绍宽撰写了挽联云:“偏老成尚有典型,孝友式浇风,耆旧应将佳传补;与哲嗣共筹教育,商量多邃语,渊源知禀义方深。”(《厚庄日记》民国十一年三月五日)之后刘还到萧江为其题主,《厚庄日记》民国十四年(1925)十二月六日载:“晨往埭口,为赵友侠尊人题主。”
  武能安邦好任侠 排难解纷乃父风
  赵璧(1890~1938),字友侠,号和生,赵振椿长子,少时聪敏,有大志。晚清国势不强,列强瓜分中国,内忧外患。古人云:“武能安邦,文以治国。”赵璧于是立志救国,并暗暗用功苦读。当时欧化东渐,废科举,兴学校,其父识时务,就把他送到县城,入北门内的务本学堂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成绩超群。
  务本学堂是当时平阳县城一所非常好的小学,由黄梅生、姜啸樵等人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而位于坡南的平阳县学堂(堂长陈筱垞、监督吴承志)当时是中学。光绪三十二年,刘绍宽在《厚庄日记》中记载,正月初七日在务本学堂晤见了王理孚,当夜就移寓学堂内。到了二月初六日,刘绍宽“与小儿缙生同往县城,同行者章福椿卜卿丈子、方怀筠、卓作善,皆与小儿同学于务本学堂也”,刘绍宽曾为务本编纂初级历史课本,儿子刘缙生和几个江南少年也随其远从江南来到务本读书。
  同年六月,浙江省考选军校生,赵璧积极应试,初试为全省陆军军校第一名,经省复试仍第一,巡抚部院选试,以全省榜首入陆军军校就读。在军校读书,慷慨激昂,指点江山,显示出不凡的才气与胆识。宣统二年(1910)五月毕业,其雄才卓识被陆军大臣荫昌所赏识,六月荫昌电令升入南京海军军校。民国元年(1912)5月毕业,即被派任浙洋“超武”兵舰执事军官,业绩突出。民国三年夏,民国总统令,集中全国优秀陆军学生入保定军官学校深造,赵璧又被选上,民国四年六月毕业,恰逢袁世凯称帝,各省纷纷独立举兵讨袁,接着军阀混战。时任浙江省长拉拢赵璧,其他军阀也做拉拢工作。赵璧犹豫彷徨,对时局十分愤懑,想自己满腹才学,满腔热血,无报国之处,于是决意南归,急流勇退,造福梓里。
  赵璧回乡后,其父赵振椿是地方乡贤,让其成家立业。曾任民国《平阳县志》采访员,刘绍宽《厚庄日记》载修志事,民国六年五月廿三日的一则说:“修志《城池》,函询张仲侠汉杰、赵友侠璧。”还先后任南北两港水利工程委员、省议员选举调查员第二届参议员、平阳县十区票所监管等职。他还任县教育会评议员,刘绍宽为会长,王鼎铭为副会长,民国八年刘氏在《厚庄日记》中记载:“七月初八日,午后教育评议会,到者副会长王珵如,议员王振群冰臣、马毓骅翊翀即颐钧、孙咏裳啸崖、毛林春瑞卿、陈镕贵陶庵、施建中轶欧、赵璧友侠、郑纯叔粹,议案五件。”与马允伦教授父亲马颐钧同为议员。民国九年五月三十日,《厚庄日记》记载:“教育会选举到者百七十人,正、副会长,余与瑾儒均连任。评议员陈侠、郑谌、王汝桢、杨诒孙、黄竞、赵璧、陈镕贵、陈绍香。”他再次当选为议员。
  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革命军北伐,从广东经福建入浙江,来到岱口这个必经之地。其中一部队司令知赵璧赋闲在此,便下马登门拜谒。两人原是保定军校同学,同门之谊情深意长,于是同睡一床,彻夜长谈。赵璧婉拒了司令要其出山的美意,第二天部队北上,两人依依告别。此后,民国期间凡过往军旅,闻名都来拜见他。
  赵璧博学多闻,履历丰富,又多谋善断,地方纠纷多找其调解,有“乃父之风”。由于公平不偏袒,连温州、福鼎等地都有求于他,共调解民间纠纷数以百计,声誉遍及浙南闽北。有一次,十里外村中两族械斗正酣时,有人喊了一声:“赵璧来了!”族人纷纷放下器械,两边头家拱手相迎:“赵先生请。”要请赵璧喝酒,赵璧说且慢,你们先招待好我的兄弟。原来赵璧让他们先招待抬轿的轿夫,他自己则着手了解纠纷的来由,并作公断。侠之风范依旧,因此让人心服口服,享誉至今。赵璧还同情当时的地下党,朝阳山地下党下山时无处落脚,会找他帮助。而国民党剿匪部队不少是他或他同学的部下,他便或明或暗多次保全了地下党。他修房子时,据说有些木头还是朝阳山地下党送来的呢。惜乎!1938年,因胃病严重不治而殁。
  墨蟹栩栩全国名 人间已无《广陵散》
  赵璧城(1897~1952),名蔺,字璧城,号仙泉,赵振椿次子,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胸襟磊落,待人和蔼。与胞兄赵璧选择从戎的生涯不同,他走上了绘画的艺术家之路。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马允伦教授的父亲马颐钧回乡,在县城西门外荫泽巷家里创办扶风学塾,设帐授徒。马氏,省文史馆馆员,1910年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沈钧儒、徐定超先生任校长,师从张宗祥(其他教师还有鲁迅、夏丐尊、沈尹默等)。赵璧城可能因为其兄赵璧与马颐钧同为教育会评议员的关系,也来扶风读书,受到了传统和现代两方面的优质教育。也很可能是在马家对国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受到了国画的启蒙教育,为以后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为马夫人蔡墨笑是一位画家,其父蔡英是清末东瓯著名画家,其胞姐蔡笑秋更是著名画家,两姐妹曾由孙诒让介绍联袂到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马、蔡夫唱妇随,诗画情深,为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出其门下者有百余人,赵璧城与马星野、蔡孟平等同为其高第弟子。
  赵璧城从平阳高等小学毕业后,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即今温州中学)读书,师从著名画家汪如渊。汪如渊(1867~1923),浙江龙泉人,拔贡。少从其父杨得霖习画,后出继汪家,拜处州知府陈璚为师。善书、画,擅写花卉,并擅山水、人物,明丽清妍,雅俗共赏。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两江总督端方聘为南京陆军学校、江南两级师范学堂教习,所著《中西画法汇参》被教育部定为中等学校教科书。民国元年(1912),任浙江第十中学教员,定居温州。弟子众多,共有三十多人,张红薇、郑曼青、马孟容等都是,因此形成了近代“永嘉画派”的新画风。赵璧城在其门下受到了系统的绘画训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画艺日趋炉火纯青,被誉为汪如渊入室高弟之第一人,得其真传,1945年《浙瓯日报》有两则报导。
  浙东书画家赵璧城抵永
  浙东书画家赵璧城,为龙泉汪如渊入室高弟之第一人,研求垂三十余年,擅长花鸟山水,而墨蟹尤见精彩,咸誉为唐六如继起者。曾游历东南各省,入南洋群岛、台湾等处,山水佳处殆遍。设社授徒,开会展览。为当代书画大家于右任、陈树人所赏识,得其尺幅,视同瑰宝。赵君日昨来永,寓五马街元昌参号内,闻本埠各界人士将为介绍,以供雅赏云。(12月5日)
  被赞为唐伯虎继起者,可见享誉之高。
  书画家赵璧城书法免润一月
  书画家赵璧城莅永一节,已志本报。赵君曾游历名山大川,故所作花鸟梅竹,颇有奇气。书法用笔遒劲雄秀,有晋唐风格。杰作墨蟹,横行缣素,活泼如生,十余年前参加西湖博览会展览,得优等奖评。近赵君迁寓赵仁海医院内,索画者颇多。闻书法优待免润一月,寿屏墓志则不在此限云。(12月25日)
  赵璧城好游历,行万里路,开拓胸襟,搜遍风光打画稿,有助于提高画艺,从而技进乎道。民国二十年(1931)二月十五日,刘绍宽在《厚庄日记》中写道:“晤马颐钧,知赵璧城蔺自台湾回,卖画颇得利市。且言台湾政治之善,人家可外户不闭,教育注重实利,能生利者皆有奖励,惟捐税颇重。对于共产等宣传非常严厉,即三民主义等书亦不能公然阅看,且华侨及台湾本地人不能参政,为吃亏耳。”
  之后他又远渡重洋,来到新加坡。当地华人闻其名,纷纷拜会他,并求画,同时聘请他执教新加坡美术学校。盛情之下,赵璧城欣然允诺,这一诺就在新加坡美术学校教了十年,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1940年回国,返回家乡,其胞兄赵璧已殁,先后任萧江中心小学校长、乡长、灵溪区建设委员会委员等职,造福乡里,受人赞扬。任乡长一职共八年,口碑很好。据今年九十三岁高龄的周干先生说,他曾邀其父周仲祥任副乡长。还先后任过平阳救济院院长、平民习艺所所长,当时习艺所的招牌字也是他写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张宝琛专员在勉励平阳乡镇长的文中说:
  最近本署第一科张科长士达自平阳查案归,据他报告说:灵溪区署房屋已修建完成,内部布置,焕然一新。萧江乡赵乡长璧城兼任中心学校校长,中心学校新校舍不久可以建筑完成,乡公所房屋亦准备修建。赵乡长工作兴趣浓厚,既要督工造屋,又要上课教书,另一方面又在那里训练壮丁。我闻之,甚为兴奋,我觉得赵乡长秉公好义,舍己为群,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应变不忘建乡的服务精神,是深切了解总理“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人生意义的。南港区有这样一个苦干实干的好乡长,不但是平阳的光荣,而且是第八区全温州的光荣。我以为做区长如倪鸿章,做乡长要学赵璧城,这是我对于倪区长、赵乡长精神鼓励、名誉表扬,值得提出宣传的。希望其他区长及乡长秉服善之旨,对于倪区长、赵乡长表示一点钦佩之意,切不可妒忌或讽刺倪区长、赵乡长。
  “做区长如倪鸿章,做乡长要学赵璧城”,推崇备至,从中也可以看出赵璧城事功的一面。当时政府提出抗战不忘建设的方针,赵璧城尽心尽力执行,多次受到上级嘉奖。父兄不在了,他自然担负起萧江一乡的重任。在放下画笔的时候,他也有非同一般的办事能力,不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真是难能可贵。
  刘绍宽一年要仲裁很多地方上的事,赵璧城也是他所依赖的对象之一,如民国二十九年(1940)一月十五日,《厚庄日记》:“连日俗务甚多,今晨有南港江边萧人为抽丁争执,函致其乡人赵璧城,请查处之。”又如同年五月十一日:“萧家渡刘日潘与鲍友卿屋基争界事,函致刘昌语及乡长赵璧城,乞令刘、鲍两家皆让出馀地,以作公共牛路了之。”
  大概在1945年以后的某个时间,到了上海,受聘上海印花厂,任设计、绘画专职。据温州画廊徐奇先生说,他在上海和温州两处都开有画室,来温较少和,徐先生还拿出了赵璧城和他人合作的“春夏秋冬”四条屏给黄纪豪欣赏。解放前曾想到台湾去,后来想他哥赵璧曾对地下党有过帮助,会没有事情。“南渡”不成,1951年,随着张韶舞被枪毙,肃反运动开始,赵璧城因在张韶舞任上当了几年乡长而受到牵连。他为人勤恳,是被公推上任的,并且兢兢业业,并无过错,一时无法定罪。但随着肃反运动扩大化,1952年被枪毙,艺术生命也随即戛然而止。
  赵璧城最擅长画田蟹。璧城作画,多为急就章,庭院外,学堂里,一宽凳,一方桌,一人磨墨,一人拉纸,只见笔走龙蛇,三两下墨蟹、绿竹、鲈鱼一一呈现,看似蜻蜓点水,用墨若有若无,实则行云流水,胸有丘壑。画者轻松自如,观者啧啧称奇。“文革”期间,“破四旧”之风盛行,赵璧城画作都以“破四旧”之名付之一炬,鳌江有人藏有他的画作,勒令进学习班学习十五天。
  女婿黄纪豪有一幅墨蟹贴在门后,没有被发现,才得以逃过此劫,后来他小心翼翼地用刀剥下了五个蟹,蟹篓及其余的蟹则损坏了。据说原作篓中有向外爬的,只露半身,脚与脚相勾连,十分精彩。墨蟹图两边还有一副赵璧城撰写的对联:“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无尽灯。”也化为灰烬。后来黄先生又把五个蟹贴在奖状等纸上,共四次。曾由画家林俊先生在上面题了“璧城”两字,构图已不是原先的了,其“身世”犹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一样曲折。1990年,由当时著名画家、龙港人张帆在上面补画了菊花,在《浙江日报》以《蟹肥菊瘦》为题予以刊登,供大家欣赏。林俊先生在编《萧江风貌》时,指着前面那张墨蟹图,对笔者的朋友说:“赵璧城就剩下这几个‘田爬’了。”霄壤间还是会有他的画作的,如在台湾、南洋等地,有待于发现。
  参考资料:
  民国《平阳县志》、刘绍宽《厚庄日记》,以及《平阳六年》、1993年《平阳县志》、《赵氏宗谱》各刻本、《浙南赵氏》等书。同时采访了赵璧城女婿、鳌江人黄纪豪先生,曾任县文教局长的八十八岁赵洪靖老先生、赵氏后人赵典巧等,并且得到陈盛奖、赵章德、赵章挺等人的帮助。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本书收录了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引雁荡山优质水源造福鳌江沿岸群众、共和前一年“海内奇才”宋恕病逝、忆美术史论家林树中的家乡文化情结、双璧争辉一文一武、空而不空续佛慧命、采访郑一平:谈捉捕张韶舞经过、记平阳刺绣老艺人姚秀英、一代贤臣两地情怀、芳径剪春萦梦远、吾家雁山下翠岩高千岑、侃侃陈公豪杰自负、鄱阳夹潦平生学读杨悌诗两组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上纯
责任者
赵璧
相关人物
赵璧城
相关人物
赵振椿
相关人物
鲁仲连
相关人物
赵维良
相关人物
刘绍宽
相关人物
赵幹臣
相关人物
黄梅生
相关人物
姜啸樵
相关人物
陈筱垞
相关人物
吴承志
相关人物
王理孚
相关人物
方怀筠
相关人物
卓作善
相关人物
刘缙生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张仲侠
相关人物
王鼎铭
相关人物
王珵如
相关人物
陈侠
相关人物
王汝桢
相关人物
杨诒孙
相关人物
黄竞
相关人物
陈镕贵
相关人物
陈绍香
相关人物
马允伦
相关人物
马颐钧
相关人物
沈钧儒
相关人物
徐定超
相关人物
张宗祥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夏丐尊
相关人物
沈尹默
相关人物
蔡墨笑
相关人物
汪如渊
相关人物
张红薇
相关人物
郑曼青
相关人物
马孟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