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利华” 相关
共 36 条 2 / 3
16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与吴仪交游考,概括了年少时的初识、年长后的相交、年终时的诀别等。
17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有关延平理学文化胜迹“藏春峡”的三个问题,概括了藏春峡的地理位置、藏春峡的景观布局、藏春峡的办学性质等。
18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藏春峡的地理位置。有关藏春峡的确切位置,一直有人认为它就位于今天南平市玉屏桥头左侧精神病人疗养院所在的狭小谷地中。
19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藏春峡的景观布局,有关藏春峡的营建以及藏春峡的建筑布局问题,不能只涉及到一个小小的藏春峡本身而已,那些与吴仪同一时代的文人墨客在各自诗作中所留下的记载范围,其实已经囊括了“剑溪之东”的大部分区域,是他们在吴仪的带领下悠游藏春峡以及...
20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藏春峡的办学性质,对于藏春峡在延平古代教育中所具有的办学属性问题,不少学者援引南宋进士吴一鸣《藏春先生行传》所作的“以学教授,从游者数千人”的相关描述以及延平《篁路村罗氏族谱》、《豫章文集·卷十四·附录上》、《南平县志·儒林传》所...
21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授学朱熹的角度探讨了朱熹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分析李侗对朱熹的教导和方法,朱熹在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并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时,也探讨了朱熹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的重要启...
22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李侗授学朱熹的主要经历。朱熹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第一次拜访李侗,之后多次与李侗交流并书信往来。朱熹在与李侗的学术交流中逐渐接受了李侗的教育思想,完成了由禅宗向儒家的学术蜕变。朱熹根据这些交流和讨论编写了《延平答问》。
23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李侗教育思想的主要表现,包括力行开启蒙智的早教意识、言传身教的人格影响、注重“深潜缜密”的读书方法和师生相友的为学理念,以及倡导“主静存养”的修为习惯和“默坐澄心”的治学境界。这些教育思想具有独立鲜明的思想特征,并对地方文化尤其是...
24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李侗教育思想对朱熹的影响和贡献。李侗的教育思想具有独立鲜明的思想特征,强调力行开启蒙智的早教意识、言传身教的人格影响、注重“深潜缜密”的读书方法和师生相友的为学理念,以及倡导“主静存养”的修为习惯和“默坐澄心”的治学境界。
25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胡舜举与延平古代城市消防的相关内容。胡舜举在延平任职期间,积极开展了多项消防工作,包括建立消防组织、配备消防器材、加强火灾预防和应对等。努力改善了延平的消防安全状况,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调胡舜举在古代城市消防方面的贡献...
26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延平山城在两宋时期率先成立了中国古代城市消防自救组织,主要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宋代街巷制取代坊市制,导致人烟稠密、经济文化繁荣,同时伴生治安负面效应,火灾频度和烈度增加;延平在筑城时位于狭长地带,建筑依山面水,公共建筑及民用住宅大多...
27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胡舜举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地方治理、文化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8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延平地区古代消防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水铺、冷铺、潜火义社和火墙等措施。这些措施在宋代由胡舜举创立,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民间自发的救火组织。这些措施为延平城的消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
29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延平地区古代消防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水铺、冷铺、潜火义社和火墙等措施。这些措施在宋代由胡舜举创立,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民间自发的救火组织。这些措施为延平城的消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
3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2015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包括毕劭莹《国学经典教学指导医学职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弟子规><朱子家训>为例》,《湖北函授大学学报》,蔡方鹿《朱熹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朱子文化》等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