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侗授学朱熹的经历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10
颗粒名称: 一、李侗授学朱熹的经历回顾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李侗授学朱熹的主要经历。朱熹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第一次拜访李侗,之后多次与李侗交流并书信往来。朱熹在与李侗的学术交流中逐渐接受了李侗的教育思想,完成了由禅宗向儒家的学术蜕变。朱熹根据这些交流和讨论编写了《延平答问》。
关键词: 学术交流 禅宗 儒家 延平答问

内容

对于李侗授学朱熹的主要经历,笔者依据《李侗年谱》和《朱子年谱》的相关记载梳理如下:
  绍兴二十三年(1153)五月,24岁的朱熹于赴同安(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主簿途中,第一次在剑浦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崇仁里樟林乡“以父执(父亲的朋友)事”李侗,前后共逗留了二十天左右。
  绍兴二十七年(1157)正月,28岁的朱熹再次由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前往同安离任候代,首次给李侗寄递了他的第一封问学书。几个月后的六月二十六日,李侗有答书回复朱熹,劝勉他应该在涵养处用力,二者的学术交融就此开始。同年十月,朱熹同安任职期满,辞官回到五夫。
  绍兴二十八年(1158)正月,刚刚离任不久的朱熹为表明自己正式拜师的诚挚之心,竟徒步百余里第二次前往剑浦求教李侗,前后逗留了一个月左右。此后的七月至第二年六月,朱熹又与李侗有着数次论学答问的书信往来。
  绍兴三十年(1160)春,朱熹第三次前往剑浦求教李侗。五至十月,31岁的朱熹在与李侗多次书信讨论了“主静存养”与“洒然融释”的学习方式后,越发体会到“理一分殊”的无尽妙处,便决定第四次前往剑浦受学,前后持续两个多月,基本完成了学术上逃禅归儒的重要转变。此后一年,朱熹又有多次书信求教李侗。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接到消息的朱熹由五夫前往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拜会到此探亲的李侗,并亲自陪送李侗回到剑浦,第五次跟随李侗认真受教,直到三月才返回五夫。此后,师生间的书信往来更加延续不断。
  隆兴元年(1163)六月,71岁的李侗由建安前往铅山(今江西省铅山市)接受长子奉养,经过武夷山时,与34岁的朱熹有过一次见面。同年八月,过不惯异地生活的李侗从铅山返回建安,再次顺道和朱熹见了面。此次,也是最后一次会面后,朱熹就开始着手编订《延平答问》,其所收内容,正好止于当年的七月二十八日为止。这份记录朱熹受学李侗七年来(1157—1163)所有有关儒家学理问难和研讨的《延平答问》,不仅浓缩体现了朱熹日后各种重要思想的萌芽与端绪,同时也是李侗运用其教育思想引领朱熹完成“由禅而儒”重大学术蜕变的客观表达。

附注

李侗授学朱熹的主要经历如下: 时间 事件 绍兴二十三年(1153)五月 24岁的朱熹第一次在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拜见李侗,共逗留了二十天左右。 绍兴二十七年(1157)正月 28岁的朱熹第二次给李侗寄递问学书,李侗回复劝勉他在涵养处用力,二者的学术交融就此开始。 绍兴二十八年(1158)正月 朱熹为表明拜师诚挚之心,徒步百余里第三次前往剑浦求教李侗,前后逗留了一个月左右。 绍兴三十年(1160)春 朱熹第四次前往剑浦求教李侗,持续两个多月,基本完成了学术上逃禅归儒的重要转变。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 朱熹由五夫前往建安拜会李侗,并陪送李侗回到剑浦,第五次跟随李侗认真受教,直到三月才返回五夫。 隆兴元年(1163)六月 71岁的李侗前往铅山接受长子奉养,经过武夷山时与34岁的朱熹见过面。 隆兴元年(1163)八月 李侗从铅山返回建安,再次和朱熹见了面,这是最后一次会面。 《延平答问》收录了朱熹受学李侗七年来(1157-1163)的所有有关儒家学理问难和研讨,是李侗教育思想引领朱熹完成“由禅而儒”重大学术蜕变的客观表达。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利华
责任者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