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泰安市” 相关
共 1994 条 24 / 133
34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09年,省《推广种树办 法》,规定山河荒地有业主者归业主自栽;公 地劝令富绅集股栽植.收入以二成为地方公 益,八成归集股利息。
34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县农会林场 有林地3处.一在岱 宗坊附近,1909年植柏树1000余株;一在;光殿附近?1926年共植柏树4500余 株、橡树1000余株;一在天外村附近,种植杂 色树。1930年后该林场由县建设局接管。
34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始,各地成立林业互助组,实行集体造林。1954年,全境成立林业生产合作社105处。1962年2月开始兴办社队林场。
34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2年6月始,国家与集体合资兴办林场。收益分配比例为山区“国六社四”,平原 “国三社七”。
35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四十七年《泰安县志》记载,有栗、 山楂、桃、杏、梨、柿、李、林禽、沙果、石榴、樱 桃、葡萄、核桃、白果、枣、木瓜、木梨、棠棣、文光果等数十种。
35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四十七年《泰安县志》记载,有栗、 山楂、桃、杏、梨、柿、李、林禽、沙果、石榴、樱 桃、葡萄、核桃、白果、枣、木瓜、木梨、棠棣、文光果等数十种。
35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泰城迎胜村、王庄、凤台、白家河、 邱家店、崔家庄等处均有大片梨园;泰山、徂 徕山有栗林、山楂林、柿林;夏张、粥店、满庄、化马湾等处的20多个村庄有樱桃树,尤以金 牛山周围的东林、西林、鸡鸣返、王士店等村 所产樱桃为多;桃、杏、石榴、枣...
35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3年《中国实业志》统计,泰安4种果品常年产量为“桃28000市担、梨39500市担、山楂12000市担、枣34000市担",外销于南京、上海、天津、青岛、济南等地。
35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女儿茶明代汪子卿《泰山志》记 泰山“茶”类:“薄产岩谷间,山僧间有之,而城 市则无也。
35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全市有林果病源真菌4门、7纲、 19目、26科、53属、94种。虫害 全市森林害虫有10目、9 0科、 400种。
35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全市有林果病源真菌4门、7纲、19目、26科、53属、94种。虫害全市森林害虫有10目、90科、400种。松毛虫,危害侧柏、油松,分布泰山、徂探山、道朗。
35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药物防治建国初,开始加强森林病虫 害防治工作。50年代,幼林小树,病虫少,面。
35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05年,设县农桑 会。1909年改设农务会,主管 农林业。1920年改为实业 局。1938年日本侵略军 入境后,机构人员均不复存在。
35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境后,机构人员均不复存在。1940年1月,泰安、泰西两县抗日民主政府设建设科,因形势不允许,没有开展林业工作。
36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因此,遂设“劝业道”,制订“推 广种树办法",提倡植树造林。1911年兖州镇 守使张培荣在泰山长寿桥一带造林200余亩, 为首位大面积造林者。1913年,群众集资兴 办了黄道沟林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