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林果名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44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林果名产
分类号: F762.3
页数: 2
页码: 171-172
摘要: 泰山女儿茶明代汪子卿《泰山志》记 泰山“茶”类:“薄产岩谷间,山僧间有之,而城 市则无也。
关键词: 果品 林果名产

内容

泰山女儿茶明代汪子卿《泰山志》记泰山“茶”类:“薄产岩谷间,山僧间有之,而城市则无也。山人采青桐芽曰女儿茶,泉崖阴趾茁如菠薐者曰仙人茶,皆清香异南茗……”《岱史》亦记载了同样内容。明万历年间文人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泰山无佳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清人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扇子崖“崖北旧多青桐,曰青桐涧。”今泰山中路壶天阁下有女儿茶室备有女儿茶,供游人小憩品尝。
  泰安板栗泰安板栗又称泰安明栗,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曾是明、清“贡品”。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泰安县志》载,泰安“果擅楂,栗之利”。板栗大部分产于下港、麻塔等地,今仍有明朝的栗树。百年以上的老栗树有的最高株产100-150公斤。泰安板栗果实均匀、色泽光亮、壳薄、内衣皮易剥、肉质细、水分少、糯性大,适宜制作糖炒栗子。本世纪初,泰安板栗开始销往国际市场,主要出口日本、欧美及东南亚地区,被誉为“泰安甘栗”。1984年全市总产183.5万公斤,居全省首位。
  泰安山植泰安名产果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1933年《中国实业志》载:泰安山楂栽植株数18400株,常年产量12000市担,外销5040市担,主要销至南京、上海、青岛等地。主要产区在泰山东麓的木口峪、羊栏沟等地,至今还有些上百年的老龄树,株产量最高者达500公斤。主要品种为大货山楂,结果早,产量高,果实个大,色泽红艳,果肉白色或黄白色。每百克含钙85毫克,居各种水果之首;含维生素C89毫克,仅次于红枣和猕猴桃。山楂还具有药用价值。1984年全市总产103.3万公斤。
  金帅苹果全市各地均有种植,有“烟台青香蕉,泰安黄金帅”之说。具有结果早、产量高、糖分多、果锈轻、易管理、耐贮藏等特点。果型呈圆形高桩、端正、皮薄,单果重150?200克。成熟后为金黄色,肉质细嫩,脆爽多汁,香味浓郁,成为泰安的名产。1984年全市总产836万公斤。
  三岔红星苹果因产于泰山林场三岔分场而得名。1963年始,三岔分场栽植红星苹果。该场地处泰山极顶西部,海拔800米左第六编林业
  右,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年降雨量900余毫米,年平均气温10.8℃,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因此果面呈紫红色,腊质厚,有光泽,硬度高,耐贮藏,个大汁多,清香可口,是泰山特有的名产。1984年总产量为18万公斤。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泰山女儿茶
相关专题
泰安板栗
相关专题
泰安山楂
相关专题
金帅苹果
相关专题
三岔红星苹果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