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林果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4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林果种植
分类号: F307.2
页数: 1
页码: 170-170
摘要: 清末,泰城迎胜村、王庄、凤台、白家河、 邱家店、崔家庄等处均有大片梨园;泰山、徂 徕山有栗林、山楂林、柿林;夏张、粥店、满庄、化马湾等处的20多个村庄有樱桃树,尤以金 牛山周围的东林、西林、鸡鸣返、王士店等村 所产樱桃为多;桃、杏、石榴、枣等遍布各村。
关键词: 林果生产 林业生产 林果种植

内容

清末,泰城迎胜村、王庄、凤台、白家河、邱家店、崔家庄等处均有大片梨园;泰山、徂徕山有栗林、山楂林、柿林;夏张、粥店、满庄、
  化马湾等处的20多个村庄有樱桃树,尤以金牛山周围的东林、西林、鸡鸣返、王士店等村所产樱桃为多;桃、杏、石榴、枣等遍布各村。1933年《中国实业志》记载:泰安有“桃树9.2万株、梨9.2万株、山楂1.84万株、杏11.6万株。”1934年,冯玉祥在泰山大众桥至张庄一带建苹果园400余亩。1936年,泰城东关陈姓在卧龙峪下建苹果园70亩;御碑楼北山明姓栽苹果200亩。1939年马伯声在泰山南麓建仁德果园,栽苹果、桃、杏、梨、柿和葡萄等380亩,成树0.7万多株。此后又新植金帅、红星等苹果,增加巴梨、林肯梨和日本樱桃。其后,历经战乱,果园毁坏严重。
  建国后,果园不断发展。1956年开始建集体果园,1959年发展到670处,面积2.9万亩。1980年始,果园实行专业承包经营制。至1984年,全市共有果园1374个,总面积12.62万亩,其中山阳、黄前国营果园2处25亩。
  果园及面积统计表
  单位:个、亩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