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柯坪县” 相关
共 355 条 8 / 24
106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国家投资30万元,建成柯坪县棉花加工厂,建筑面积9425平方米,购进皮辊轧花机9台(功能每小时共可加工皮棉500公斤)、打包机1台(功能55马力,每小时打棉花包5包,每包75公斤左右)、柴油机2台。1986年,加工皮棉48吨,调...
107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60年代以前,柯坪县无专门的建筑设计力量。1970年,开始有1名建筑设计技术人员,1982年增加到2名。此后,柯坪县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均由自己设计施工,如1983年建成的县电影院,面积2000平方米,观众厅跨度7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后拱屋...
108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1、县建筑队 1959年,柯坪县组建了一支建筑队,有民族职工40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筑队解散。
109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1、乌喀公路柯坪段 国道314线(乌鲁木齐—喀什公路)途经县境长达146公里(1048公里至1194公里)。民国28年(1939)前,公路线路是通过沙井子到达旧齐兰,由此向南经亚衣地(今黄草湖附近)、克孜勒塔木,进入喀什的巴楚县境。民国28...
110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9年底,柯坪县境有大小桥梁115座、涵洞49个,主要桥梁有阿恰勒大桥和五四大桥。
111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五四大桥在五四公路上,距县城6.5公里。大桥建在麻扎艾肯河(红沙子河)上游,河宽68米、深7.5米,河底为流沙淤泥。1980年以前,车马过河须绕河床通过,洪水季节,车不能过河,交通受阻。红沙子河两岸均为陡坡,雨季道路泥泞难行,为柯坪县交通运...
112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期间,柯坪县城与迪喀公路之间有车马大道,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和少量的木轮车、牛车、毛驴车等。
113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期间,柯坪县无汽车客运,人们完全依靠骆驼、马车等载人作长途旅行。新中国建立初期,亦无汽车客运,人们如去外地,一般须乘坐畜力交通工具至阿恰勒,再搭乘过往车辆。1956年,县运输站成立,汽车客运业务由阿克苏运输总站负责,不定期地派客车往来于...
114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2年前,县工商科雇用3名工人,养护柯坪县城至阿恰勒的24公里公路,设有2个道班。1963年11月,柯坪县成立养路队,有养路工8名,隶属阿克苏专区养路段和县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养路队负责养护公路和公路两旁的绿化。养路队在距县城3公里处打机...
115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末期,柯坪县仅有1条县城至阿恰勒的马班邮路,单程28公里。农村不通邮路。
116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1959~1989年一些年份商品购进总值为:1959年,45.4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14.8万元;1965年,37.7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19.6万元;1975年,53.9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23万元;1...
117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0~1989年,柯坪县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960年,78.2万元;1965年,100.5万元;1970年,139.1万元;1975年,146.9万元;1980年,227万元;1985年,302.5万元;1989年,703万元,较196...
118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是阿克苏地区杏和棉花产区之一,农产品收购主要是收购杏制品和棉花。1989年,柯坪县以杏为主的瓜果收入达60余万元,占农业产值的5.87%。
119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有广阔的草场,各族人民素有养殖牛、马、骆驼、羊、驴、骡等牲畜的传统。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鼓励发展畜牧业生产,建立畜牧兽医站,提高畜产品收购价格。1989年末,柯坪县牲畜存栏98887头(只),比1949年增长1.7倍。1961年,收...
120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末期和民国期间,柯坪只有1个粮食仓库(积谷义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