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杨柳青镇” 相关
共 3356 条 49 / 224
72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由霍氏家族传承并发展至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霍氏家族坚持制作年画并克服了各种危险。公私合营后,他们积极筹备成立杨柳青年画生产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如今,霍庆顺和霍庆有等人为霍氏家族的后代,...
72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周恩来总理关注杨柳青年画的往事并视察过杨柳青画店。他对这一民间艺术的历史和发展状况表达出关切,并在访问期间与年画老艺人亲切交流。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杨柳青年画得以复兴和发展。杨柳青画店在总理的呵护下成立了生产互助组和合作社,进行年...
72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主要描述了老舍先生访问杨柳青画店并了解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制作过程。文章从老舍先生在1964年4月来到天津开始,回忆了他参观德裕公加工车间和杨柳青镇上的车间,并认真听取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在第二天早晨,老舍先生还参观了石家大...
72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谷雨时节,白金应邀访问千年古镇杨柳青,走在南运河畔,欣赏着美景。在参观过程中,作者想起了乾隆帝曾在这里留下的诗作,讲述了杨柳青的历史和乾隆帝的情缘、诗缘。乾隆帝在东巡途中经过杨柳青,被美景所吸引,动情吟诗三首,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
72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翻阅老报纸时,作者读到了一篇关于一个杨柳青年轻人在1933年投海自尽的报道。这个年轻人叫张恩鸿,他在遗书中表达了对中国垂亡和日本可恶的愤怒,呼吁国人团结起来,迅速救国。作者认为张恩鸿的死不是对生命的轻视,而是为了敲响警世钟,宁可...
72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阎道生是民国时期天津武林的重要人物,曾襄办天津中华武士会,致力于推广武术文化。此外,他也是一位改良年画的主力画家和助推手,将旧年画中的陈旧内容改为新思想、新观念,为天津新文化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
72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田连元是一位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他在杨柳青拜师习武的经历也是他一生中难忘的一页。上世纪50年代,田连元曾在杨柳青说书,因听众不多而打算转行。但在杨柳青表演了一段“灯花儿”场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支持,重新拾起了信心。此后,他在评书...
72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1958年,杨柳青镇搬运大队在“大跃进”形势下,开展了以改革工具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由于货物运输量增加,人力不足,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搬运大队掀起技术革新热潮。通过发动职工思想,群策群力,各种新型工具不断出现,实现了码头...
72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杨柳青的美女历史和杨柳青“出美女”的原因。杨柳青历史上出过许多美女,如白俊英、五姨太、谷瑞玉和杨翠喜等。杨柳青的女子们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这也是其他地方不可比的。如今,杨柳青的人口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希望地方上能够认识到真正美之所在...
73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杨柳青香塔老会是一种民间花会,最初为佛门中礼佛仪式之伴奏乐,后来散至民间,融和其它佛、道、礼音乐,形成专为民间家庭喜庆之事、社会祭祖敬天仪式、大众娱乐、花会表演、庙会、红白喜事等而演奏的音乐。该会以弘扬正法(包括儒、释、道三教),驱...
73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杨柳青碌碡老会是一种民间花会,起源于清咸丰年间,由卖肉艺人传授给当地常住户的儿童,后经改良成为杨柳青著名的一道文花会。解放前后,小梁庄的小莲花落花会并入其中。表演形式为边唱边舞碌碡模型,唱词分为六个段落,包括引子、一唱一更天、二唱二...
73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卖药糖是过去杨柳青的一种传统行业,年轻人挎着玻璃糖盒,唱着夸耀商品的小曲吸引顾客。卖药糖唱词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折射出历史和风土人情。但贫穷时代,糖对穷孩子来说是奢侈品。
73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魏振安在1927年到杨柳青做卖羊肉生意,历经艰辛,但凭借忠厚老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发展。1937年生意因战乱而面临困难,通过与当地有势力的人合作,生意得以继续发展。后来面临羊肉货源问题,大伯冒险到各地采买,开拓了销售渠道。
73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60多年前,杨柳青的安宅老爷子常挑着担子卖槟榔糕,吆喝声高亢嘹亮,传得远。现在杨柳青街上仍可买到安氏第三代安玉福的槟榔糕。
73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旧时杨柳青镇的厕所和粪便处理情况。人们用木板箍成圆桶“恭桶”解大小便,粪便由掏粪工收集并晾晒成粪肥。改革开放后,乡镇城市化下水道普及,楼里有卫生间,平房院里的厕所也得到改造,“磕灰的”基本消失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