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李顺平” 相关
共 13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杨柳青的老买卖 | 类型: 正文
这是一篇关于杨柳青勤行史话的文章。勤行是指饮食业的旧日称谓,包括饭馆、早点和地方风味小吃的经营者、制售者和叫卖者。杨柳青古镇因地处津郊、水陆交通便利,饮食业形成与发展历经沧桑,几度兴衰。明朝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开通,加强了南北土特产的流通...
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回顾天津西郊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经历了艰苦创业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供销合作社成为了商业设施完备、行业门类齐全、经营范围广泛的主渠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此外也发展了副业生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四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私营工商业合营高潮见闻包括解放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复兴、中央的决议和号召、高潮阶段、水到渠成、合营后的企业基本情况。
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五册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讲述了杨柳青的白衣庙和大王庙。两座庙合建在一起,建筑宏伟,布局严紧,是杨柳青古代下层百姓的生活习俗的反映。白衣庙供奉观音菩萨和送子娘娘,有泥娃娃和眼晴供奉,相传有神灵化身的窦哥哥也受到敬仰。大王庙供奉真武大帝,庙内还摆放着木船模型,...
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饮食业情况。其中包括饮食业的形成、清末民初饮食业的发展、各具特色的传统小吃、解放初期的复兴等。
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朝在1368年建立后,古柳口逐渐被称为杨柳青。1415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土特产品的流通。1420年迁都北京后,杨柳青成为商埠码头,服务业开始发展,旅客投宿店、卖饭店和摊贩逐渐出现。村旗酒等名酒流传,其中莲花白是当时的特...
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据老先生谈,清朝乾隆年间,杨柳青有一家较大的饭铺叫做"五云居",以烹制本地鱼、虾、蟹和海鲜等著名。随着时代的变迁,酒席饭店逐渐停业,小型饭馆开始发展壮大。在清末民初,一些名气较大的小型便饭铺如"同合居"等陆续开业,供应方便饭菜和简...
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与天津市内相似。在饮食文化方面,杨柳青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小吃食品种类丰富,各具风味。经营者有开门面的座铺,也有摆摊叫卖的,大多数是劳动人民为了生计。尽管他们生意规模小,但所制售的食品工艺精湛,受...
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杨柳青解放后,饮食业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年,杨柳青开办了第一家公营饭馆——合作食堂,吸引了众多顾客。随后,一些较有名气的饭馆如大众食堂、回民食堂、群力食堂也陆续成立。这些饭馆在质量和服务上都有一定的特色,吸引了各类顾客。其中...
1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到来,杨柳青的饮食业逐渐转变为主营早点的门市部,经营计划粮油指标的食品。到了1970年代初期,烹调炒菜业务萎缩,原有的饭馆、食堂变成了门市部。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杨柳青饮食业得到了重生。国营、集体、个体开办的酒楼...
1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第二完小为配合土改宣传任务,排演大型歌剧《白毛女》,在艰苦的条件下博得群众喝彩,对发动群众、教育群众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对土改运动有很大帮助。
1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后,杨柳青开展扫盲运动,组织农民夜校识字班,1953年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掀起学习热潮,培养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1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三不管地区曾是贫苦人聚集地,现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区,有百货商场、大众食堂等多家商业设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