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新泰市” 相关
共 69 条 5 / 5
61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箍漏担子[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戏曲《箍漏担子》来源于民间手艺人箍漏匠的生活。说的是一位锔匠与一位寡妇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勇敢追求爱情的动人故事。 《箍漏担子》历史悠久,几百年来久演不衰,彰显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它源于生活...
62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皮筋儿顶灯[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筋儿顶灯》系楼德镇广为流传的民间戏剧小品,常在民间故事队表演时与踩高跷、跑旱船等配套演出。据考证,此剧应在清朝中期即已在本地广为流传。在民间,农民们在农闲和节庆期间需要一些娱乐活动,就出现了一些...
63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横山蚕丝传统技艺[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野茧齐纨美,春泉鲁酒香”是清初诗宗吴伟业行经新泰时吟咏的名句,诗中对新泰丰饶的物产予以高度赞美。 新泰物产,历史上最著名的首推桑茧。《尚书•禹贡》载:“岱田犬丝。”指在先秦之时,泰山周围就盛...
64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新泰芹菜种植技艺[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泰芹菜种植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我国夏以前鲁地就种植蔬菜。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园圃业已成为专业,新泰有“菜园”村名。相传汉代有蔡、鲍二姓在此种菜,专供县衙,遂筑室立村,成为蔬菜专业村,芹菜是...
65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汶南虎头鞋帽制作技艺[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汶南镇虎头鞋帽第一代传承人李高氏,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出生在北张庄村的一个官宦人家。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擅长书画,并有一手出众的女工,绣的东西栩栩如生,远近闻名。晚年家道没落,转以针...
66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果都咸菜制作技艺[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果都咸菜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末,果都咸菜已声名远播,产品远销新泰周边县市。 果都镇地处平原,蔬菜种植历史久远,蔬菜资源相当丰富。据考,历史上家家户户都有酱腌菜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67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民俗
新泰八顶八宴席[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泰市谷里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厚的人文习俗促进了“八顶八”宴席的形成与发展。 在谷里村南4公里的梁父山下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用于舂磨谷物的石臼,并发现多枚石刀、石斧等新石器时代...
68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孟氏正骨[岱岳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氏正骨疗法源自新泰市高孟村孟氏先祖孟玉堂,他自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行医,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后经孟氏数代人的探索、研究、实践,将原来单纯治疗断胫折臂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正骨医学专...
69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徐家拳[新泰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家拳起源于清雍正年间,由徐氏高祖徐盛才所创。徐盛才,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徐盛才自幼习武,曾走南闯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绝技,创立徐家拳雏形。百余年来,世代传承,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