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八顶八宴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82
专题名称: 新泰八顶八宴席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1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产地: 新泰市

专题描述

新泰八顶八宴席[新泰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泰市谷里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厚的人文习俗促进了“八顶八”宴席的形成与发展。 在谷里村南4公里的梁父山下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用于舂磨谷物的石臼,并发现多枚石刀、石斧等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在距谷里15公里的田村商代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青铜烹饪器具和陶豆等古代食器和装酒肉的祭器。 宋晁补之《八仙案铭》:“东皋松菊堂,饮中八仙桉。”可知宋时已有八仙桌,并用于酒宴,这种每边可坐2人的大方桌是“八顶八”宴席的主要器具。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林•交际》:“二十年来,即平交必用二弊,至于四,至于六,今且至八弊,而以他物如数侑之,谓之'八大八小'。”“八顶八”宴席中有8个大碗、8个小碗,可见在明代此宴席已基本形成。 谷里历代为一方重镇,地近梁父山,春秋时为祝其邑,是古代帝王及诸侯祭祀、封禅驻跸时的休沐宴享之所,这对“八顶八” 宴席的肇端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谷里毛氏英才辈出,历官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富贵利达,识见广博。清代谷里范氏富甲一方,继之谷里张氏又豪富一时,这些家族财力雄厚,交际广泛,饮食讲究,对“八顶八”宴席的形成、发展、完善和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在新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南谷里村幵展了对“八顶八”宴席的挖掘、整理工作。成立了由张荣成、何相海、毛清均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对“八顶八”宴席的传承人进行多次走访,初步对“八顶八”宴席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进行考证和整理,并多次在适当机会举办传统的“八顶八”宴会,使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幵始得到保护,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研究工作者和普通百姓的喜爱。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新泰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