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
共 2432 条 31 / 163
451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介绍了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婚姻习俗,包括旧志记载的婚配流程和民国时期男女婚姻的流程,如说亲、送压手帖、合婚等。其中,民国时期的婚姻习俗虽然已经简化,但仍存在一些繁琐的程序,如换龙凤贴、送日子等。同时,该文也介绍了新中国的婚姻制度...
452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丧葬习俗,包括出殡、成殓、送路、墓地祭祀等流程。出殡时,一般由24人或32人抬棺,孝子执幡在前,长媳抱罐在后,长女爬棺,吹鼓手和送葬亲朋跟随。民国以后至新中国建立前夕,一般进行报丧、成殓、送路、出殡等步骤。...
453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清及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的饮食、居住、服饰、器用等方面的变化。饮食方面,主食从高粱、玉米为主变为小麦、大米,副食品种增多,质量提高。居住方面,房屋样式和建筑材料不断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增加。服饰方面,样式和质料不断变化,佩饰逐渐流...
454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是关于赌博、吸毒、跳大神和求雨等不良习俗的描述,这些习俗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然而,这些习俗在当时的社会中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对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影响。
455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宁河县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区,可分为三片。芦台话是其中代表点,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和4个声调。芦台话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有差异,其中芦台话没有[o]元音,部分合口呼字读作开口,并且儿化韵有所不同。
456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以属蓟遵小片的芦台话为代表点,着重描写芦台话的语音体系兼及3镇、17乡。
457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北方方言区的称谓、动物、植物、用具、时间、生活和其它方面的词语。其中包含了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等家庭成员的称谓,以及公驴、母驴、母马等动物的名称。同时,还介绍了玉米、稻米、山芋等植物的名称,摩托车、火柴等...
458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主要涵盖了农业、气象、生活和歇后语等方面的谚语。其中,农业谚语讲述了耕种、收割、除草、施肥等农事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气象谚语则介绍了如何通过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如云、雾、鱼鳞天等。生活谚语则强调了人际关系、处...
459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是一份民谣、民间曲词和民歌的集合,主要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情况。其中包含了抗日战争、英雄事迹、人民苦难、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460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讲述了宁河县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和发展情况。其中,佛教在宁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信徒众多;天主教传入较早,曾兴办教会学校和医院;基督教传入较晚,但分布广泛,信徒人数不少;伊斯兰教是随着回族人口的迁徙而传入,教规严格,...
461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宁河县佛教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佛教寺庙的数量、僧尼的人数以及佛教节日等。同时,还介绍了佛教居士林的组织和活动情况。在解放后,僧尼逐渐还俗,佛教组织基本消失。
462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天主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1900年传入宁河县以来,天主教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天主教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463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基督教在宁河县的传入和发展情况,包括教堂的分布、教徒的数量以及一些教会的组织活动。其中,芦台循道公会是最早创建的基督教教堂之一,兴盛时教徒发展到60多人;恳恩会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基督教教堂,主要活动于倒流等村庄;丰台镇福音堂则是短暂...
464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伊斯兰教是回族全民性的宗教信仰,其信仰人数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90%以上。该教于清代咸丰年间随着回族迁徙宁河县而传入宁河县,后建清真寺3处:芦台镇、丰台镇、大宋庄。伊斯兰教是回族全民性的宗教信仰,其信仰人数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90%以上...
465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的人物传略及革命烈士的事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