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7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谚
分类号: I277.7
页数: 3
页码: 684-686
摘要: 本节内容主要涵盖了农业、气象、生活和歇后语等方面的谚语。其中,农业谚语讲述了耕种、收割、除草、施肥等农事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气象谚语则介绍了如何通过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如云、雾、鱼鳞天等。生活谚语则强调了人际关系、处世哲学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关键词: 宁河县 社会 民间谚语

内容

一、农业谚语
  农业兴,百业旺,粮食不收断百行。
  种麦不出九。
  春麦种在水上,收在火上。
  立冬不出菜,就怕大雪盖。
  当冷不冷,无好收成。
  今年积下来年粪,莫等春种忙一阵。
  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
  早种一天,早收十天。
  惊蛰快耕地,春分犁不雨。
  立秋定旱涝,处暑看年成。
  冬季生产肥为先。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地不冻,犁不停。
  种地不使粪,等于瞎胡混。
  满地拨个净,来年少虫病。
  犁地犁到边,种地不留尖。
  白露谷子秋分豆。
  麦子青了秕,高粱青了米。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春寒收麦,秋寒收菜。
  勤除草,地皮松,打得的粮食数不清。
  五月六月站一站,十冬腊月少顿饭。
  种麦不倒茬,枉费犁和铧。
  夏至十天麦场空。
  季节一把火,时间不让人。
  九成开镰,十成归仓。
  暑伏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人不哄地,地不哄人。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人勤地不懒。
  谷锄三遍不见糠,棉锄三遍白似霜。
  芒种不可强种。
  抢收抢收,不收就丢。
  白露高粱到了家,秋分豆子离了荚。
  秋天划破皮,顶住明春犁几犁。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
  麦黄种豆,豆黄种麦,麦不离豆,豆不离麦。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立秋十八日,寸草都结籽。
  秋热不收菜,春热不收麦。
  玉米结婚,子子孙孙。
  追肥追及早,十块麦子九块好。
  夏至东风嚎,麦子水里捞。
  小燕来,有兆头;寒食头,带米来;寒食后,带水来。
  土是根,肥是劲,水是庄稼命。
  庄户人家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
  过了端午节,锄地不能歇。
  七九不动手,八九把地走。
  二、气象谚语
  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无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早怕东南,晚怕西北。
  鱼鳞天,无雨也风颠。
  青蛙叫得欢,必有阴雨天。
  霜重见晴天
  露水起晴天。
  蜘蛛张网有好天。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晨雾即清,可望天晴;雾不收起,细雨绵绵。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西,穿雨衣。
  早蛙阴,晚蛙晴,夜半蛙声过不了天明。
  五月连阴六月旱,七月八月吃饱饭。
  早晨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亮一亮,下一丈。
  东风雨,西风晴,西北老斗儿(指西北风)冻死人。
  东风不过晌,过晌嗡嗡响。
  南风送九,大旱出头。
  老云接驾,不阴就下。
  暑伏凉,浇倒墙。
  水缸穿裙,雨要来临。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立秋北风霜来早。
  黑白黄云搅,这场雹子小不了。
  重阳晴,一冬冷,重阳阴,一冬温。
  冬至东风雪满天。
  隔道不下雨,百里不通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晚间“火烧云”,明天晒死人。
  三、生活谚语
  远亲不如近邻,隔壁不如对门。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大雁一声叫,穷汉子吓一跳。
  丑妻近地家中宝。
  饱带干粮热带衣裳。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儿。
  萝卜快了不洗混。
  九河下稍,十年九涝。
  酒色迷人胆,财宝烧人心。
  一尺水行一尺船。
  宁河三件宝:银鱼、紫蟹、芦苇草。
  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准受穷。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将是兵的胆,兵是将的威。
  宁敲金钟一下,不敲破鼓三千。
  脚上的泡自己走的。
  听人劝吃饱饭。
  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不打也自飞。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真人不说假话,明人不做暗事。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贼偷方便,火烧邋遢。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饱时给一斗,不如饥时给一口。
  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丰年要当歉年过,常将有时当无时。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人怕老来穷,麦怕老来风。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艺多不压身。
  刀不磨生绣,人不学落后。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金水银水,比不上妈的奶水。
  娇养无义子。
  骑驴不知赶脚的苦,站着说话不腰疼。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秤砣虽小压千斤。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受多大苦享多大福。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
  一棵草顶一颗露水。
  蚂蚱也能带一条线。
  锣不打不响,话不说不透。
  四、歇后语
  傻子打鼓——没准点。
  过堂摔碟子——跟老爷对词(瓷)。
  绿豆蝇坐月子——抱蛆(屈)。
  猪八戒玩老雕——什么人玩什么鸟。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瞎子点灯——白费蜡。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
  近视眼看书——近瞧。
  王小航打表叔——公事公办。
  语出:公元1900年,京官王小航在家闲居时为维持社会秩序,组织乡防团,并向民众公布了实行“夜禁”的规定。可是他的表叔因犯了“夜禁”被逮住。王小航不徇私情,按规定打了表叔20大板。从此,在民间流传下来这则歇后语。
  “吉泰”的骡子——肥疯了。
  语出:过去芦台镇有一家名叫“吉泰”的商号,有一匹骡子只知吃料不会拉车,养得非常肥。后,常用此讽刺好吃懒做的人。
  赵老二偷房檩——顶那儿啦。
  聋子宰猪——没听你哼哼的是啥。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