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婚嫁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7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婚嫁习俗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671-672
摘要:
本节记述介绍了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婚姻习俗,包括旧志记载的婚配流程和民国时期男女婚姻的流程,如说亲、送压手帖、合婚等。其中,民国时期的婚姻习俗虽然已经简化,但仍存在一些繁琐的程序,如换龙凤贴、送日子等。同时,该文也介绍了新中国的婚姻制度,强调了男女婚姻自主和经人介绍对象的特点,如“回姑爷”等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消失。
关键词:
宁河县
风情习俗
婚嫁习俗
内容
清代,旧志记载:两姓男女婚配,先由媒人从中介绍。订妥后,男家为女家纳征,即用名帖并酒肉盒礼送往女家。女家将女儿生辰八字庚帖与名帖回复,称为允盟,俗称“过帖”。此后,男家将首饰、衣料等物送往女家,称为“纳币”。也有用彩礼、布匹代币,随同允盟一并行聘。将娶,先择好吉期,具帖送往女家,也有备盒礼一同送去的,名为“请期”,俗称“送日子”。临娶前一天,又为女送冠带,称为“催妆”,女家也要送妆奁到男家,称为“铺炕”,俗称“过嫁妆”。到期,男方请伴郎、轿马、吹鼓乐师,陪同新郎到女家,升堂拜见迎送者,然后上车,执车上绳索而归,称为“迎亲”。也有从简的,只用轿或车迎女到门,男人用红绸带引入,当天行“合卺”礼。男女两新人共饮“交杯酒”。三日后,举行“庙见礼”。先拜见公婆,伯、叔长辈及亲友,称为“拜三”。或八日或双九日,女家邀请其婿携女到岳家款待,称为“回门”。
民国时期,仍袭旧俗,男女婚姻普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不容男女本人自由选择。大体经过下面几个阶段:
说亲:媒人向男女双方父母表说彼此家境,诸如:经济状况,人口多少,介绍男女各自容貌、年龄、职业、性格等,如果男女双方家长认可,亲事即可继续进行。
送压手帖:女方父母同意所提亲事后,要定好时日,把写有女方“生辰八字”的“压手帖”(也称小帖),送到男方家中,以备“合婚”用。
合婚:“压手帖”到男方家里,男方家长请算命先生合“八字”,以占卜吉兆,看是否冲克“犯相”。冲克有生肖冲克或五行冲克或二行冲克,如:“白马犯青牛”,“鸡狗泪交流”,等等。如合“八字”,吉祥如意,亲事就能初定。不合,即要退“八字”。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媒婆弄虚作假,酿成许多婚姻悲剧。
换龙凤贴:合婚之后,选定吉日,双方互换“龙凤贴”(贴面为红色并分别印有描金花纹:男龙,女凤,贴里分别为男红女绿)。当日午前,男方派专人用条盒送贴,条盒内还要放些枣子、栗子和“如意”等物品,有万事如意和早立子之意,同时带去“彩礼”。富户人家讲求送“四大金”(金手镯、金耳环、金戒指、金头簪),穷人家只是象征性地送彩礼所谓礼轻人意重。送龙凤贴人,要身着礼服,“十字披红”(胸背间用大红绸料结成十字形)。至女方家中,女方家长接过“龙凤贴”和“彩礼”,然后将自家女儿的“龙凤贴”放在条盒内,送到男方家中。至此,双方亲事就定下了。送彩礼的习俗,沿袭至今,但方法已经简化。有的破除旧习,分文不收。有的象征性送一些简单用物,但仍有索要彩礼过重现象,为社会舆论所谴责。
送日子:婚前两三个月,男方要将择定的准确婚期通知女方。其做法是修“鸾书”一封,放在拜匣内,委派媒人和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把拜匣送到女方家中,女方接到鸾书后,一般要遵期行事,不许更改。
送催妆礼:娶亲的头天午前,男方派人抬着米、面、果子、带皮带骨的猪肉等礼品,随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名曰“催妆礼”。女方收礼后,留下一半,再将另一半返回男方家里,名曰“回礼”。
送嫁妆:其后不久,女方要送嫁妆。富户嫁妆一般有瓶、罐、镜、铜盆、灯、首饰匣、顶箱、立柜、被褥、毯子、毡子等。旧俗男方要付赏钱给送嫁妆的人,并以酒、菜款待。穷人嫁妆较为简单,有时仅被褥而已。新中国建立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嫁妆越发丰厚,如彩电、洗衣机等。
迎亲:迎亲日,男方备两辆彩车或两抬花轿,请一位官宦人家或有名望的老妇,到女方家里迎亲。女方也预备两辆彩车或两顶花桥,除迎亲者乘坐一辆或一顶外,另一辆彩车或花轿空着随到男方家中。娶亲的花轿或彩车至男方家门口时,男方先把大门关上,名曰“闭性”,压一压新娘子的小性。然后,头蒙盖头的新娘子在老妇的扶助下,脚踏红毡进屋。新郎新娘并排站在祖宗的牌位前,由新郎举香叩头。礼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新郎用拴有红绸子的布尺或称杆挑去新娘的“盖头”。之后,男左女右,坐在炕上,名曰“坐福”。
合卺:新郎新娘“坐福”时,喜事操持人(称为大宾)为他们放好炕桌,斟上两盅酒,换盅对饮(一般是沾沾嘴唇而已)。随后,还要吃新娘带来的“随身饭”和“团圆饭”。
认大小:合卺之后,新娘在别人的指点下,走出洞房按辈份大小先给祖宗和公公婆婆叩头。后,依次相认伯母、婶母、姨、舅等等。长辈要赏与新娘喜钱。
回姑爷:结婚两天或四天后,新郎就要去拜见岳父、岳母,新娘也随同去,名曰“回姑爷”。等小两口再回到家中,新娘则要严守礼节,勤恳地去做自已该做的事情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男女婚姻自主,多为自已选择恋爱对象。但农村多为经人介绍对象。订亲时,则在家长、子女意见一致后,由介绍人引领女方嫂或姐妹,陪同女青年去男家看人品、房屋和摆设,俗称“相亲”。男方以茶、烟、糖果招待。如若中意,则继续往来;如不中意,当即转告介绍人终止关系。有的男女先行自已恋爱,后征求家长意见,再请介绍人订亲。60年代风行拍“订婚照”为订亲。至70年代后期,流行举办小型订亲宴,请邻里、亲朋、介绍人及双方家长,以宴席为定亲仪式。定亲后,也有反悔情况。
结婚仪式至70年代和80年代,变化较大。主要方式有:
旅行结婚:新婚青年至名胜地旅行度蜜月。双方不办酒席,只发喜烟喜糖。
集体婚礼:一般由乡、镇或县部门、团体主办,数对新婚青年同时举行婚礼。此仪式简单、朴实、隆重,各级领导,多有出席祝贺,提倡喜事新办,亲友到场祝贺,仅以烟、糖果、茶相待。此形式多在节日举行。
茶点婚礼:即由单位或朋友主持,不办酒席,只备茶点、瓜子、香烟。领导致词,新人谈恋爱经过。仪式以舞会或以放映电影、演出节目结束。但结婚大办酒宴、大收彩礼现象仍时有出现。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