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孙元吉” 相关
共 13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刘天增打着“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绿林“蛾子”(即旗子,土匪黑话),四处骚扰破坏,抢劫绑架,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七月初,刘匪驻在汪家庄。初十日,试破孙家黄瞳和高家疃未逞,随即迂回榆林村,后毙命庄家村。
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沂南县虽然也发现几个方国,但像阳都故城遗迹这样明显,岀土的文物这么多,是少见的。现存东城残垣1500余米,7米长3米高一段巨型石基还暴露在河岸。“阳国是周代所建”,此说比较确切。近几年来出土的文物,有龙山文化,有周代文化、秦汉文化及两晋以后...
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在阳都故城西岭人称“乱墩子”的古墓群处,有一大型古墓,墓前一方块汉画像石,中有穿孔,俗谓"旗杆石''。当地世传为“曹嵩冢”。查:《三国志•魏书》载:“兴平元年(194)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珊,为陶谦所害...
4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苗家曲村位于沂南辛集区驻地北一公里沂河东岸,沂河的支流潮沟河环村东、南,折而西北流入沂河,河堤上灌木丛生,绿树成荫。这条小河平时流水潺潺,温柔恬静,到了汛期则狂澜起伏,惊涛拍岸。自古在村两就有一座雄伟壮丽的石拱桥架在河上,名曰信量桥,这里是...
5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提起娘娘庙来,人们自然涉及到阳都城、“发干城”和“魏王城”及诸葛亮等之异谈,什么“阳都城一发干城”又“魏王城”。“先修娘娘庙,后建魏王城”。但也无确切根据,不过是些附会、混淆和讹传罢了。《山东水利志汇刊》地图表明发干城在聊城西部。唯《沂水县...
6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自砖埠乡驻地至西南五里,大山肚子西坡,便是颜杲卿、颜真卿的故里一一常桑杭。为麻姓庄田,因“犯上”被抄逼迁之,后演变为常桑杭。古属琅琊临沂(兰山)县管辖。1940年划归临费沂边联县,1945年10月为沂南县。1958年沂南县撤销,此地划归临沂...
7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在阳都故城西部一里许,阳都公墓茔中,原有一大型古墓,墓前有一方型古画像石块,中央有一穿孔,人们叫:“旗杆石”。《太平寰宇记》卷23“沂州、沂水县条”云:“魏曹嵩墓在县南一百二十五里。”此地正是志书和当地群众所说的方向,即费县东北,沂水县西南...
8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京观之设所以志武功也成。皇工大一统之规宏无敌之成。小醜跳梁自归殄灭,纵有武功何所用志,惟是咸丰十一年秋捻匪窜扰,九月初十日,僧邸帅歼诸大山寨东其间,骸骨暴露。皇上触念动情。谕令县尊王饬、练长王振德、王升德收拾遗駭合聚义冢,非为京观亦泽及枯...
9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七年,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波及到全国各地,也影响到山东沂水县境,而沂水南乡孙家黄疃农民协会的兴起,便是其中一例。回顾历史,六十年整。我是村农会主要领导成员之一,提起此事,记忆犹新。一九二八年,春节前后,湖南农民运动的消息传来,它给...
10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山东省“一级战斗英雄”张修海同志,系沂南县原土山区前东河村人,生前是土山区区委委员、武装部长兼联防队长。一九四八年元月十九日在原沂东县葛沟区指挥塔院寺伏击战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岁。
11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三年春,到处在讲:“蒙山里,土匪四起”。小股三、五人,中股三、五十人大股百人、数百人,烧杀抢掠,继续向东蔓延,沂河西岸时有诈讯。民众开始“躲反”,有的开始修围墙。处于沂(水)、临(沂)两县交界的西大山,虽不太高,但风景秀丽,气势磅礴,...
12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故阳国都,地处沂、汶、蒙三河交汇,齐、鲁、莒三国邻邦,系诸葛亮、颜杲卿、颜真卿三贤故里,具有龙山、周、秦、汉、唐代等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
13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在阳都故城西一里许,有一地名叫“乱墩子”。其中,有一大型古墓,这便是千百年世传中的曹操父亲曹嵩的墓地“曹嵩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