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都古城及古迹辨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031
颗粒名称: 阳都古城及古迹辨析
分类号: K878.3
页数: 7
页码: 99-105
摘要: 提起娘娘庙来,人们自然涉及到阳都城、“发干城”和“魏王城”及诸葛亮等之异谈,什么“阳都城一发干城”又“魏王城”。“先修娘娘庙,后建魏王城”。但也无确切根据,不过是些附会、混淆和讹传罢了。《山东水利志汇刊》地图表明发干城在聊城西部。唯《沂水县志》提到元、魏在阳都置发干城。故土人俗称“魏王城”。查《沂水县志》寺庙部分对白玉庵、娘娘庙概无记述。神的塑造它和神教、道教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北部许多地方均建有元君庙,明清时期,碧霞元君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女神。
关键词: 古城遗址 古迹

内容

提起娘娘庙来,人们自然涉及到阳都城、“发干城”和“魏王城”及诸葛亮等之异谈,什么“阳都城一发干城”又“魏王城”。“先修娘娘庙,后建魏王城”。还说:“娘娘庙就是诸葛亮之家”等趣谈。但也无确切根据,不过是些附会、混淆和讹传罢了。究竟如何?应让史料作证:
  一、阳都、发干、魏王城之说。《沂水县志》云:“阳都县故城在今沂州府沂水县,今在城南一百一十里沂河之西岸。元、魏沿刘宋之制於此置发干城。故土人呼曰魏王城。” 《沂水县志•舆地篇》又云:“河阳村南十余里,沂水西岸半里许,桑泉水南五里,黄疃庄阳都城故址犹在。”然而《续山杀考古录》云:“发干城在(沂水县)西北二十里今古城庄。一统志发干故城在县西北即古城庄矣。县志谓发干治阳都故城,皆未确,今从一统志”。《山东水利志汇刊》地图表明发干城在聊城西部。唯《沂水县志》提到元、魏在阳都置发干城。故土人俗称“魏王城”。
  二、“先修娘娘庙,后建魏王城”之说。清乾隆年间重修娘娘庙碑云:“娘娘庙原名白玉庵”。查《沂水县志》寺庙部分对白玉庵、娘娘庙概无记述。我们说庙宇是旧方志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确系一古寺名剎的话,无疑它和阳都城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信旧方志的编篡者对此不会轻易忽略的。今考证发现最早的庙碑是明末载有:万历十年修“观(世)音殿”文。
  此寺为何叫“娘娘庙” ?何时修建?这应是从娘娘“神”起源谈起,所谓“神”,只不过是历代帝王塑造和崇拜的偶像,神教对落后的苦难大众来说起了一定的麻醉作用,而历代统治者利用宗教这个鸭片也起了一定的统治迷惑作用。所以中国过去是多神教的国家。神的塑造它和神教、道教有着密切联系。宋真宗赵恒就是一位笃信道教的皇帝。《泰山志资料选编》作了较明白的回答:“泰山女皇——碧霞元君”的建立始于宋,盛干明清。《泰山道里记》载有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曾令修缮泰山三郎神庙事:(岱庙中原有炳灵殿,其神即泰山神之三子炳灵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封禅毕,亲辛加封,令兖卅增葺祠宇,又于庙北壖建亭名曰“灵感”,肖象一男一女,亭圮,移象于后寝宫,今仍建祀于此。”
  《岱史》、《泰山道里记》等记载,碧霞宫的兴建沿革谓:“宇真宗泰山封神见过一玉女,于是为了建祠于泰山顶,名昭真祠(金代称“玉仙洞”),明洪武中重修,号碧霞元君。庙宇则于成化(明宪宗)、弘治(明孝宗)、嘉靖(明世宗)间拓建,额曰:“碧霞灵佑宫。”可见元君之受封为泰山女神,在泰山建有庙宇,皆始于宋真宗。
  自宋之后,元君庙宇不但在泰山越建越多,香火烛焰愈烧愈旺。中国北部许多地方均建有元君庙,明清时期,碧霞元君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女神。
  关于娘娘庙之说。经考证明万历十年间,在阳都故址处,先后建立两座寺庙:一是孙家黄疃的“观(世)音堂,”其创修石碑载:“万历玖年春立。”清乾隆十三年重修,后失修庙圮,今只存一银杏树,二是观(世)音殿”原名“白玉庵”。是万历十年创建,后在“观(世)音殿”东侧独院增建一 “碧霞元君行官”殿(亦称“泰安娘娘行宫”),同时泥塑了“送生娘娘”、“眼光奶奶”,“痘疹奶奶”等菩萨作陪衬。从此成了以“泰山碧霞元君”为主的多神的寺院。故改名称“娘娘庙”。根据《沂南县地名志》的考证:附近建村最早的是大汪家庄、殷家庄、孙家黄疃、季家庄、任家庄(明初建村,高家黄疃(清初)。而“娘娘庙”万历年间创建,在时间上是可靠的。此庙是女菩萨,开始两个尼僧看管,(其中有一名尼姑叫“新乐”是殷家庄人)后因歉年尼僧绝继,后为男僧所接管。此庙共有十二代僧人,按解放前人均寿命30岁计,十二代只有360年,尽多四百年左右,明万历十年建庙这一依据是可靠的。此娘娘庙在1928年(民国十七年)五月间,被葛沟镇农民协会孙家黄疃第二分会会长孙元一率众瘠泥菩萨统统砸尽。1940年春,在我八路军八支工作团指挥下,在拆围子墙的同时,娘娘庙各神殿墙院一并澈底拆除,只留下禅房和三株银杏树。1949年春,其银杏树被某木业组杀掉两株,今只存一株,末代和尚“海峰”冲破了清规戒律,于1948年结婚成家立业,至今其遗孀子孙依旧在禅房居住。正像当地群众所说:“农民协会打来了,泰安娘娘吓跑了,树杀了庙倒了,和尚娶妻解放了。”这就是娘娘庙的基本历史。
  从时间上推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泰山时,在岱顶建昭真祠、元君庙。兴修盛于明清。而这一娘娘庙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兴建的,距今405年,而元(东)魏始(公元534年)距今1453年明、魏两个时代相距1040年,可以断定:“先修娘娘庙,后建魏王城是讹传。
  三、“娘娘庙是诸葛亮家之说。《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珈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三国志•关书》云:“诸葛氏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亦为氏。”又诸葛亮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七月廿三日生人.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四岁与其姐弟随叔父玄离开阳都老家,先后到豫章、荆州。玄卒,亮、均去襄阳躬耕,廿七岁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五十四岁卒于陕西五丈原,已去世1750余年。而“娘娘庙(白玉庵)”是明万历十年修建,距今仅405年,故诸葛亮家与“娘娘庙”毫无关系。
  本文作者孙元吉:离休于部,曾任中共沂南县委机关党委会副书记、党校副校长。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收入有关诸葛亮的部分资料考辨”、“诸葛亮与琅邪诸葛氏”、“诸葛亮离开阳都时间考证”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元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元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