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骨冢考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037
颗粒名称: 枯骨冢考证
分类号: K878.8
页数: 4
页码: 147-150
摘要: “京观之设所以志武功也成。皇工大一统之规宏无敌之成。小醜跳梁自归殄灭,纵有武功何所用志,惟是咸丰十一年秋捻匪窜扰,九月初十日,僧邸帅歼诸大山寨东其间,骸骨暴露。皇上触念动情。谕令县尊王饬、练长王振德、王升德收拾遗駭合聚义冢,非为京观亦泽及枯骨之意尔。以上二文皆简述捻军与清兵在阳岚湖一战之事。二者之说相差一年。同治二年,清兵在唐州(今菏泽)又与捻军相迂,清兵将领僧格林沁被捻军首领张宗余部乱箭射死。次年,同治三年清政府在砖埠乡大山村西修建一 “僧王庙”。此庙因失修坍废。
关键词: 陵墓 枯骨冢

内容

沂南砖埠乡山南买村,北山南麓一古墓,墓前立一石碣曰:
  钦命枯骨冢其碣文:
  “京观之设所以志武功也成。皇工大一统之规宏无敌之成。小醜跳梁自归殄灭,纵有武功何所用志,惟是咸丰十一年秋捻匪窜扰,九月初十日,僧邸帅歼诸大山寨东其间,骸骨暴露。皇上触念动情。谕令县尊王饬、练长王振德、王升德收拾遗駭合聚义冢,非为京观亦泽及枯骨之意尔。
  郡增张砚田撰并书
  同治八年小春之吉
  沂县吉•通记》载:“同治元年,知县长赓莅而住,屡岀击贼。九月,僧王追捻匪于城北羊栏(阳岚)湖,破之。”
  以上二文皆简述捻军与清兵在阳岚湖一战之事。不过,枯骨冢石碣云:“咸丰十一年秋九月初十日”在阳岚湖打的仗。而《临沂县志•通记》载:“同治元年…九月”在阳岚湖打的仗。二者之说相差一年。
  那么究竟何年?捻军何年起义?以何人为首?根据一九五四年“四联出版社出版的《新辞典》考证云:“〔捻党〕山东、江苏交界处,清时有捻燃油纸为龙戏的风俗。到1852年(咸丰二年)时,他们结党反清,以张乐行为首领,后为反动分子李鸿章所消灭。”据说,张乐行死后,这支起义捻军由其侄儿张宗余领导,组织农民揭竿而起,在苏鲁边开展了反清抗清活动,同治元年北上抗清,捻军(当地称“长毛(矛)”、“矛子”)沿沂河两岸而上,在阳岚湖与大汉奸李鸿章部下(胡族)僧格林沁敌迂激战,捻军终因装备落后,缺粮少援,在寡不敌众,弱不胜强的情况下,战败,死伤惨重,近万具尸体丢在湖内,余部向西南方向突出。同治八年,清政府令县长、地方组织民众收拾遗骸埋葬在山南头北山角下,并立石碣曰:“枯骨冢”。据六十五年前,孙家黄疃年迈八十高令的目睹者孙连起常说:“同治元年我七岁,清兵’长矛‘在阳岚湖打仗,这天九月初十,河阳炸了集,俺都在大山上避难,早饭后眼看清兵马队头前,兵分两路从南河阳、陈家庄过河直奔阳岚湖,“矛子”兵迎上打了几个回合,清兵一阵阵杀声震天,枪箭齐发,‘矛子'看势不好向西南跑,人死得无数;像眠秫秸个手样头向西南倒下了,其余一队人马向西南逃去。同治八年官家下令,才把骨头埋在南山沟里。”
  同治二年,清兵在唐州(今菏泽)又与捻军相迂,清兵将领僧格林沁被捻军首领张宗余部乱箭射死。次年,同治三年清政府在砖埠乡大山村西修建一 “僧王庙”(亦叫“大山寺”)。此庙因失修坍废。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收入有关诸葛亮的部分资料考辨”、“诸葛亮与琅邪诸葛氏”、“诸葛亮离开阳都时间考证”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元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