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周敦颐” 相关
共 99 条 4 / 7
46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周敦颐、张载和二程是道学话语建构的重要代表人物。周敦颐强调天道自然无为,张载则以气为本,而二程则以天理观为基础,重新构建了“一天人”的思想体系。二程的天理观强调理是世界的本质,并突出了儒学之道的德性之维,为人的德性修养功夫奠基。
47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关于周敦颐的《通书》中“诚无为”章节的讨论,解释了“诚”是实理,“无为”是寂然不动,几是动之微,善恶由此产生。圣人能自然行其所无事,而几有善恶之分。善恶源于五常之德,而五常之德又源于太极。
48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讨论了周敦颐的《通书》中“诚无为”章节,解释了“诚”的概念和“几”的意义,强调了“寂然不动”和“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重要性。文章还探讨了“几”与“通”的区别,以及“入德莫若以几”的观念。
49
师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周敦颐认为道至贵者不一而足,反对世间愚辈为外物所摇动、追求权谲功利的做法,预言三二十年后此风必炽,为害不小。
50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道统”一词在中国的历史起源和用法。作者指出,“道统”一词并非朱熹首创,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学者论及,但较少为人所注意。这个词语最早的出处是唐代初期曲阜县令盖畅的墓志铭。
51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分析朱熹在《大学或问》中引用的九句引文,探讨了朱熹关于“理”的观念。陈淳试图为这九句引文的次序构建一个理论,认为它们是按照某种有序的方式排列的。然而,朱熹在回答中指出,这些引文的次序只是按照年代排列的,并没有特定的含义。
52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仁斋批判了宋明理学家关于“理”和“理气”关系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义学”方法来清源儒家思想。他认为万物由“一元气”构成,强调物性和生机的重要性。他将道德工夫视为理解个人情感、欲望和需求并塑造本性的过程。他将宇宙看作一个单一的活物,并...
53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中国和台湾学界的韩国儒学研究者开始将韩国儒学与中国儒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研究。他们通过比较研究,意识到韩国儒学的独特性,并努力深入韩国儒学思想的内在脉络。此外,东亚儒学视野下的韩国儒学研究也受到重视,研究者开始将韩国儒学放...
5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朱熹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不同版本进行了考证,并就《太极图》与《通说》进行了重新编排。尤其朱子对《太极图说》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将卷首的“自无极而为太极”或“无极而生太极”改成了“无极而太极”,将太极思想本体化。
55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但他的著作不多,包括《太极图》(并《说》)、《通书》和少量的诗文。
5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自问世以来就存在多个关于版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通书》与《太极图说》的关联上。一些版本只有《通书》而没有《太极图》,而另一些版本则有《太极图》附在《通书》末尾。
5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朱熹对《太极图说》的修订过程和修订内容。朱熹在修订过程中将《太极图说》从卷末变为篇首,并基于义理对其内容进行了修订。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兼有本体论与宇宙论的思想,朱熹将“太极”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认为太极是本然之理,是天地万物...
5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太极图说》首句的争论是关于周敦颐这部著作内容最大的争论。朱熹时代就有关于“无极而太极”这句话的争论,不同版本反映了人们对周敦颐思想的不同理解。一种是宇宙生成论的理解,主张“自无极而为太极”或“无极而生太极”,另一种是本体论的理解...
5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两次校定《通书》后,《太极图说》从《通书》的卷末变为篇首。朱熹认为世传版本本末倒置,以长沙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完成“建安本”后十年又再次校定。
6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修订《太极图说》版本是基于他对周敦颐思想的诠释和评价,将太极图置于篇首,认为太极图是《通书》的纲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包含本体论和宇宙论思想,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之道,并认为“太极”是本然之理,具有本体论地位。朱熹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