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台州” 相关
共 2017 条 91 / 135
1351
黃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禪院三十有三慶善寺,在縣東南五十步。舊傳有僧誦《仁王經》而甘露降,遂名露山。後以寇孫恩屯兵其處,忽有飛石擊之,退,遂改名靈石。殿前有浮圖二,藏舍利及貝葉等書云。至唐咸通中新之。後有胡僧結廬誦經,其動遂止。唐咸通二年建,國朝太平興國五年重建。...
1352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舊傳有僧誦《仁王經》而甘露降,遂名露山。後以寇孫恩屯兵其處,忽有飛石擊之,退,遂改名靈石。殿前有浮圖二,藏舍利及貝葉等書云。至唐咸通中新之。後有胡僧結廬誦經,其動遂止。唐咸通二年建,國朝太平興國五年重建。善法院,在縣南三十里。舊在方山東,唐...
1353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興善院,在縣東南三里。國朝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俗呼山奧寺,宣和中燬於寇,紹興二十八年僧文異新之。其後令孫挺之以旱觀音,立應,乃審天竺梵相,建殿以奉之。彭殿撰椿年爲之記。並寺有巨麓,曰紫高,産異茶。佛殿後有泉出巖竇,人以煮藥多驗。威神院,在縣...
1354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普澤院,在縣東三里。隋開皇中建,舊在新安廟南,國朝治平三年賜額,乾道九年僧彥琚徙今地。勝果院,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治平三年建,仍賜額。前有小嶼名金屏山。右二院,嘉定十六年齊守碩請以禪爲律。
1355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其書之契理會道,與中國聖人之言一。然其最佳曰妙智寺,蓋建隆中僧南慧之所造。今以名其寺,如吉與其徒托而居之矣,當知是也。彼世之人舍是弗圖,而逐逐於外,以事莊嚴,則雖締以金銀,絡以珠玉,譬猶蜃噓成樓,半出霄漢,其彩五色,終非實相。因附以所聞,使...
1356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明因寺,在縣東三里。舊名妙喜,梁天監中周豹二女捨宅建。唐會昌中廢,大順中復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紹興十一年尼慧淵復新之。寺有華嚴閣,額乃今上御書。傳法尼院,在縣南八十里。舊名明師,唐乾寧三年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1357
天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大中六年號鎮國平田,梁龍德中改福田,國朝雍熙二年改壽昌。建中靖國初火,崇寧三年重建,號天寧萬年。唐會昌中廢,大中五年重建,加「大中」。寺左右有五峰雙澗,號四絕之一。寺前有新羅園,唐新羅僧悟空所基。其最高處有更好堂。僧徒慮人至,植叢棘以障之。...
1358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大中六年號鎮國平田,梁龍德中改福田,國朝雍熙二年改壽昌。建中靖國初火,崇寧三年重建,號天寧萬年。唐會昌中廢,大中五年重建,加「大中」。寺左右有五峰雙澗,號四絕之一。寺前有新羅園,唐新羅僧悟空所基。其最高處有更好堂。僧徒慮人至,植叢棘以障之。...
1359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舊名修禪,或名禪林,陳時爲僧智顗建。蓋顗思修初地及定光授記銀地之所。定光所居號金地,此號銀地,皆以土色名之。唐會昌中廢,咸通八年重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其法堂曰淨名,以顗嘗講是《經》故也。又有顗所供普賢及手書《陀那尼經》、隋朝所賜寶冠...
1360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西安隱院,在縣東北四十里。舊名臻福,建隆三年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前有雙溪五峰,甚勝。慈聖院,在縣西八十里。舊名跡聖,治平三年改今額。右二院嘉定十六年齊守碩請以禪爲律。
1361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舊傳元因遇雨有金錢之異,故建此寺。宋末僧普孝廟嫌諱建七,舊傳孝廟嫌諱感江白郎之異八,遂以名巖。舊有列秀亭及王羲之墨池。梁普通三年僧智逵居焉,每誦經則有紫雲覆其上,故山名紫凝,後建寺名棲禪。五代時僧全宰棲焉。舊名普聞,漢乾祐三年建,蓋僧德韶第...
1362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台州市赤城寺观门寺院记事。
1363
寺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會昌五年廢,大中二年重建。舊名奉國,紹興九年重建,治平中改今額。舊名梁興,梁天監二年建。舊傳自海上浮至,色如乳,人取其屑以愈疾焉。梁天監中建,國朝宣和中僧梵臻重建。彼方且從事於文字語言,不揣其本而欲判其果同與異,則亦易惑矣。始佛殿未成,眾患...
1364
仙居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會昌五年廢,大中二年重建。舊名奉國,紹興九年重建,治平中改今額。舊名梁興,梁天監二年建。舊傳自海上浮至,色如乳,人取其屑以愈疾焉。梁天監中建,國朝宣和中僧梵臻重建。彼方且從事於文字語言,不揣其本而欲判其果同與異,則亦易惑矣。始佛殿未成,眾患...
1365
知识出处: 赤城志 | 类型: 正文
顯慶寺,在縣西五十步。天寶六年有神光現今址,遂徙之,改光明山。會昌五年廢,大中二年重建。舊名興善,慶曆中建,治平三年改今額。上有浮圖曰南塔,及涵清亭、藍光、趨稼二軒,下瞰大溪,爲放生池焉。在西隅百步,名瑞峰,唐天寶元年建。地枕溪帶壑,林麓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

0.4984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