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一十有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赤城志》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083
颗粒名称: 教院一十有二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四三六-四三八
摘要: 舊名修禪,或名禪林,陳時爲僧智顗建。蓋顗思修初地及定光授記銀地之所。定光所居號金地,此號銀地,皆以土色名之。唐會昌中廢,咸通八年重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其法堂曰淨名,以顗嘗講是《經》故也。又有顗所供普賢及手書《陀那尼經》、隋朝所賜寶冠尚存。有漱玉亭,又有虞世南所書《華嚴經》,紹興中爲秦丞相檜取去。舊有接待院,紹興五年內侍陳良弼丐爲薦福之地,遂賜今額。東定慧院,在縣東北一十五里。龕前置雙石塔,號定慧真身塔。舊名大覺普光,蓋僧德韶第十三道場。時有僧師簡以杖扣臥龍起雨,故名。舊名開巖,梁普通三年建,蓋因天花尊者擘巖得雪故名。開寶七年建,太平興國初賜號大明,治平三年改今額。
关键词: 台州 名胜古迹 寺院

内容

崇善寺,在縣北五里赤城山下。晉太元元年建。先是,興寧中僧曇猷依巖造寺,號中巖,後以多赤蟻徙平地。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政和八年又改玉京觀,未幾仍舊。放生池在焉。舊經作太康初建寺,按《高僧傳》,曇猷興寧中至台嶺,若以爲太康,則是猷前已有寺百餘年矣。唐許渾《題中巖》云:「蒼蒼松檜陰,曉月露西岑。素壁秋燈暗,紅爐夜火深。廚開山鼠散,鐘盡隴猿吟。行役方如此,逢師懶話心」。周朴題云:「浮世師休話,晉時燈照岩。禽飛穿靜戶,藤結入高杉。存沒詩千首,廢興經數函。誰知將俗耳,來此避囂讒」。夏竦題云:「丹壁排空峭四濃,上真應此駐靈蹤。煙沉曉日明孤頂,雲破餘霞出半峰。巖下法師曾伏虎,洞中天子屢投龍。他年翠輦東巡守,玉牒終須受大封」。大慈寺,在縣北二十九里。舊名修禪,或名禪林,陳時爲僧智顗建。舊經云齊中興二年建。蓋顗思修初地及定光授記銀地之所。定光所居號金地,此號銀地,皆以土色名之。直寺門巽隅號佛隴,顗第二宴坐處,隋創國清,乃更寺爲道場。唐會昌中廢,咸通八年重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其法堂曰淨名,以顗嘗講是《經》故也。又有顗所供普賢及手書《陀那尼經》、隋朝所賜寶冠尚存。有漱玉亭,又有虞世南所書《華嚴經》,紹興中爲秦丞相檜取去。葉清臣題云:「佛隴山沉茂草平,林間猶作誦經聲。一心三觀休分別,秋靜山高海月明」。陸煥題云:「天下紛紛吹戰塵,我來佛隴悟修身。依然猿鶴如相識,知是山中幾世人?」洪适詩云:「振策快秋晴,伽藍倚翠屏。看雲不留瞬,對竹已忘形。銀地聲千載,虹橋拱百靈。至今鐘磬響?如講《淨名經》。」顯寧崇報院,在縣東二百五十步。舊有接待院,紹興五年內侍陳良弼丐爲薦福之地,遂賜今額。東定慧院,在縣東北一十五里。舊名傳教,乾德元年建。五代時僧希寂演天台教於此,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縣西有普賢院,亦號定慧,今呼爲東西定慧云。天宮院,在縣西二十里。舊名旃檀瑞像,吳越時僧德韶建,號第十一道場。國朝祥符元年改今額。真覺院,在縣北二十三里。隋開皇十七年建,僧智顗葬焉。龕前置雙石塔,號定慧真身塔。院今繪像與所賜方袍尚存。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普慶院,在縣東北三十里。舊名保興福慶,晉天福四年建,國朝治平三年改今額。慧覺院,在縣西三十里。舊名大覺普光,蓋僧德韶第十三道場。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無。相院,在縣西南三十五里。舊在瑞龍巖北,名戲龍,唐咸通二年建。時有僧師簡以杖扣臥龍起雨,故名。遠近勝概凡十。瀑布潭、石門徑、鹹水澗、瑞龍、天柱、香爐、紫凝、應澤、五峰、寶陀羅漢二巖。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治平中徙今處。楊傑爲之記。鎮國院,在縣西南四十里。舊名開巖,梁普通三年建,蓋因天花尊者擘巖得雪故名。周顯德六年重建,改泗洲禪院,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金繩院,在縣西五十里。實棲禪支院,慶曆中賜額。大智院,在縣東六十里。開寶七年建,太平興國初賜號大明,治平三年改今額。

知识出处

赤城志

《赤城志》

本书是南宋时期陈耆卿纂修的一部台州总志。全志分地理、公廨、秩官、版籍、财赋、吏役、军防、山水、寺观、祠庙、人物、风土、冢墓、纪遗、辨误十五门,计四十卷。

阅读
0.1773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