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二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赤城志》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077
颗粒名称: 教院二十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四二六-四二八
摘要: 興善院,在縣東南三里。國朝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俗呼山奧寺,宣和中燬於寇,紹興二十八年僧文異新之。其後令孫挺之以旱觀音,立應,乃審天竺梵相,建殿以奉之。彭殿撰椿年爲之記。並寺有巨麓,曰紫高,産異茶。佛殿後有泉出巖竇,人以煮藥多驗。威神院,在縣南四十五里。寺後崖壁峭立,有瀑布及鄭公臺。國寧院,在縣南二十里。小妙智院,在縣西南一里內。乾德五年建,仍賜額。舊名無量壽塔院,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報恩院,在縣北二十五里。壽安院,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普信院,在縣南三十里。慈雲院,在縣西五十里。澄照院,在縣東南七十里。資聖院,在縣南八十里温嶺。舊名報國,乾德五年建,國朝治平三年改今額。資聖院,在縣東南一百里。
关键词: 台州 名胜古迹 寺院

内容

興善院,在縣東南三里。舊名瑞隆感應塔院,本僧德韶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俗呼山奧寺,宣和中燬於寇,紹興二十八年僧文異新之。其後令孫挺之以旱禱觀音,立應,乃審天竺梵相,建殿以奉之。彭殿撰椿年爲之記。汪內翰藻題云:「已怯驚潮渡,還憂複嶺登。逢人多問數,投宿只尋僧。野飯農夫怪,山行稚子能。胡來剎得爾一,諸將解飛騰。」時藻聞虜入四明二,故云。崇善院,在縣東南八十里。乾德五年建,太平興國七年賜額興善,治平元年改今額。並寺有巨麓,曰紫高,産異茶。佛殿後有泉出巖竇,人以煮藥多驗。威神院,在縣南四十五里。舊名靈湫,唐乾寧三年建,國朝治平三年改今額。寺後崖壁峭立,有瀑布及鄭公臺。國寧院,在縣南二十里。唐咸通三年建,治平三年賜額。內有元祐間題梁曰「金門散吏杜」,蓋祁公族也。小妙智院,在縣西南一里內。乾德五年建,仍賜額。天長院,在縣南四里。舊名無量壽塔院,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寶相院,在縣東七里。舊名歸依,唐乾符中建,國朝治平三年改今額。常樂院,在縣東南二十里。唐大中六年建,國朝治平三年賜額。報恩院,在縣北二十五里。唐清泰三年建,國朝嘉祐六年賜額。壽安院,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唐中和二年建,國朝景德中賜額。普信院,在縣南三十里。治平三年建,仍賜額。多福院,在縣西三十里。舊名興福,吳赤烏中建,國朝治平三年改今額。安國院,在縣東南五十里。舊名聖水,唐大中間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慈雲院,在縣西五十里。晉隆安二年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賜額。慧力院,在縣南四十五里。唐咸通三年建,國朝治平三年賜額。流慶院,在縣南五十里。舊名塔院,晉天福三年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澄照院,在縣東南七十里。舊名龍潭,天聖元年建,治平三年改今額。資聖院,在縣南八十里温嶺。舊名報國,乾德五年建,國朝治平三年改今額。顯慈院,在縣南一百里。舊名報國,唐大和七年建,後改今額。資聖院,在縣東南一百里。舊名國興,唐元和元年建,國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知识出处

赤城志

《赤城志》

本书是南宋时期陈耆卿纂修的一部台州总志。全志分地理、公廨、秩官、版籍、财赋、吏役、军防、山水、寺观、祠庙、人物、风土、冢墓、纪遗、辨误十五门,计四十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