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台州” 相关
共 2017 条 27 / 135
391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也许有人会说国清寺是众所周知的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济公是一位禅僧, 他怎么可能从教寺出家呢?这句话前半句说得对,结论却错了。原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国清寺确是天台宗的祖庭。然而北宋时禅宗势力就已逐渐渗透进来,至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被...
392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济公父母四旬无子,双双去国清寺求子。生子那天又恰逢大殿降龙罗汉倒塌,遂以为罗汉转世,方丈亲自为他起名。李茂春与方丈瞎堂慧远过从甚密,济公从小随父亲出入寺院,亲近法师,因此当其母舅逼其成婚之时,咫尺之间的国清禅寺自然就成为他最适宜的去处,也是...
393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所谓沙弥,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一般指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沙弥有三类:7至13岁,名“驱乌沙弥”,因为他还只有驱走晒谷场上乌鸟的能力;14至19岁之间的称为...
394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本段描述的1. 东南佛国,2. 中华禅宗,3. 杨岐禅派,4. 灵隐禅寺,5. 戒师慧远
395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咸和初,西印度僧人慧理连建灵隐等五刹。南朝梁武帝赐田扩建灵隐寺。中唐时,朝廷崇佛,杭州“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白居易)② 五代吴越,建都杭城,扩建原有佛寺,“倍于九国”。北宋时出现了“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高堂会...
396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禅,是梵文的音释,其意为定、静虑、思维修。中华禅宗的“禅”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但又并不限于禅定。相传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 以静默之态,手拈金波罗花微笑,众弟子未知其意,只有迦叶尊者破颜一笑。
397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临济宗杨岐派为方会所创,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县北)而得名,至今绵延不绝。方会自幼机警聪颖,在湖南潭州道吾山出家,潜心阅读经典,有过目不忘的美誉。他追随慈明禅师石霜楚圆时,任监院,开悟后,住筠州九峰山, 后来栖止在江西袁州杨岐山的普通禅院...
398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道济上临安寻找的是他的父执、曾任国清寺方丈的慧远。在未找到前,他去过昭庆寺、大佛寺、观音寺。然后来到西湖西南的一座山。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来此,见其峰峦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乃建寺于此,取名灵隐。五代时吴越国忠懿王钱俶崇...
399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慧远,俗姓彭,号瞎堂,眉山人。初修经论,勤苦向学。长慕禅道,参圆悟克勤于成都昭觉寺。圆悟克勤主持杭州灵隐寺多年,曾奉诏入宫与宋孝宗讲说禅法,当时望重禅林。慧远嗣其法, 为南岳下第十五世,成为与大慧宗杲禅师同时代的临济宗领袖人物之一。历主诸禅...
400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的包括1. 净慈禅寺,2. 任书记僧,3. 云游济世,4. 圆寂建塔,5. 魂归故里等。
401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之北。首任住持延寿(904—975),俗姓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华亭镇将,因动用库钱放生而被判处死刑。行刑时泰然自若而遇赦,遂出家龙册寺。去天台山华顶天柱山禅定90多天,连小鸟在他衣服中筑巢都没有发觉。出...
402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济公来到净慈寺,先是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升了书记僧,人称“济书记”。按,丛林典职在长老之下分西序、东序各五局,西序有前堂首座(上座)、藏主、书记、知客、知殿(殿主)和侍者;东序有都监寺,犹今之监院,又有维那、典座、化主等。其中“书记,即...
403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济公虽说居住在寺院里,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脚中度过。他字“湖隐”,就是因为往来于杭州灵鹫、慧日两峰之间,跋涉于湖山之上,浮沉于市井之中,都城处处留下他的足迹。他又号“方圆叟”,意即天方地圆,广阔天地中的一位独行侠。《济颠师语录》还写到他曾...
404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南宋开禧二年(1206)五月十六日,济公端坐圆寂。济公遗体火化于大慈山麓虎跑寺。虎跑寺建于唐代。相传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中居此。因无水源,正欲迁往别处,夜里梦见神人告诉他:“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它搬来。”翌日果然看见二虎跑地作...
405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 类型: 正文
济公在世时热爱故乡,相传他圆寂后依然神系赤城山。有关这方面的神话传说颇多。据说有位和尚不知道济公已经去世,在六和塔遇见济公,济公托他把“忆昔面前当一箭,至今犹觉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往天台走一番” 这首诗带给净慈寺长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