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东平县” 相关
共 39 条 3 / 3
31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东平湖莲子彩绘工艺[东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莲子据考证原产于印度,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属性天然环保,是野生水产资源,个大相好丰满,滑润素雅高洁,是吉祥瑞气之佳品。莲子从印度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莲子系莲藕、荷花之果实,素有出...
32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泰山糖画[东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糖画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明俗每新祀神,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
33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东平硪号子[东平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流泽村的硪号子年代久远,它来自于荒野村舍,带着浓厚的泥土芳香,上百年来, 响彻东平湖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孕育一方音乐。陈流泽村的先辈们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这脍炙人口的硪号子,它取材...
34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摔二鬼[东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摔二鬼是民间艺术表演中的一个独特节目,它的发展历史有200多年,主要流传在东平县州城镇、宿城等地。表演时,一个人手、脚同时着地,两只手也穿上鞋靴。表演人身背支架,支架上是双臂相交的两个假人。演员利用着地...
35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四音戏[东平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音戏又名“四弦戏”“四根弦”,在德州临邑一带称“一勾勾”,它源于曹州(今荷泽市)的花鼓丁香。 1900年前后,东平县老湖镇郭楼村张振朝、张振邦兄弟二人,在聊城组建了 “四弦”戏班,伴奏乐器主要用四弦胡...
36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艺术
东平渔鼓 [东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最早的名称叫道情,原为道教宣讲经卷时所唱的一种道曲,并有乐曲和声乐相伴。南宋时幵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叫渔鼓。 渔鼓曾一度活跃于山东各地,这与道教兴盛于齐鲁有关。元明以来,道士丘处机所创...
37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东平占粥粉制作技艺[东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平州古粥粉,源于东平州千年水磨粥粉。先以粥工艺发源,历经宋、元、明、清数个朝代,素有“粥香东平城,香味传干里”的美名。东平古粥选材于湖底盛产的菱角、芡实,并配以大米、小米、黄豆、绿豆、红小...
38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陈平县东平湖松花蛋制作技艺[东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平湖松花蛋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700多年,数个朝代都被纳入贡品。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戴羲所著的《养馀月令》记载:“腌牛皮鸭子。先以菜煎汤,内投松竹叶数片,...
39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中华子午门功夫[东平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子午门功夫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武术四大流派之一。根据普查,子午门功夫始于北宋末年,发祥地为东平县六工山建福寺,建福寺方丈元通法师被尊为创始祖师,《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就是该功夫的第一代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