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39
专题名称: 四音戏
其他名称: 四弦戏;四根弦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64.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产地: 东平县

专题描述

四音戏[东平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音戏又名“四弦戏”“四根弦”,在德州临邑一带称“一勾勾”,它源于曹州(今荷泽市)的花鼓丁香。 1900年前后,东平县老湖镇郭楼村张振朝、张振邦兄弟二人,在聊城组建了 “四弦”戏班,伴奏乐器主要用四弦胡琴。1919年,张振朝之女张秀兰、张秀琴跟班学艺。1921年张秀兰登台演出,在唱腔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观众送艺号 “半碗蜜”。 四音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唱腔板式,常用的有“慢板”“二六板”“老八板” “大甩板”“起板” “三起板” “哭板”“反起板”及“梆子板”“抱娃娃”“梆子娃娃” “三节管”“扑天娥”“千万寿”等。 四音戏演出的剧目主要有《吕蒙正赶斋》《三进士》《赵美蓉观灯》《御碑亭》《玉环记》《西黄庄》《罗通扫北》《贾庆府》《仁义缘》《芦花荡》《倒反西凉》等60余出。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平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