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0893条
基础文献
29条
析出资源
3202条
图表
1722条
人物
1075条
机构
66条
事件
1714条
地名
83条
专题
1219条
作品
1683条
实物
100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永昌县城关镇志(19...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故事
永昌县志(1991~...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参加过西路军斗争的共...
永昌县农村小康工程建...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
骊靬探丛
金昌文明的脊梁
永昌民俗(卷一)
永昌圣容寺
金昌史话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永昌县志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
西路军鏖战永昌
永昌民俗祝祷奠祭文辞
永昌县农牧文史
美丽的北海子
永昌年鉴 2006-...
祝巍山文史论稿
永昌史话
诗花歌絮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
永昌县志补编
检索条件
共 10893 条
576
/
727
8626
西岭晴岚话焉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景物
永昌县与山丹县交界处有一座独峰兀起的高山,叫大黄山,古称焉支山里。海拔3978米,南北宽21公里,东西长36公里,位于祁连山与龙首山脉之间,形成龙口戏珠之势。国道甘新公路从大黄山与龙首山之间通过。两山南北对峙,在十五里山口形成了河西走廊上1...
8627
“龙腾”“积雪”说祁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景物
永昌县古有八大景,其中两景在县南祁连山中,即“南峪龙腾”和“天山积雪”。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人们向往的自然风景区和古迹胜地。她们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美妙的享受,她们深藏着丰盈厚实的脂膏,养育了一代代生灵。人们为了永远记住她们的恩惠,就给...
8628
东岗晚照昔与今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景物
永昌的老百姓都知道,东十里堡有两个景致:“三步两道桥”和“日落晚阳墩”。“三步两道桥”古喻永昌八小景之一。“日落晚阳墩”是永昌八大景之一的“东岗晚照”,旧县志有记载。为什么古人三步就建两道桥呢?是这么回事:东十里堡一带古有几处农田,浇地的水...
8629
永昌县民间艺术戏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永昌县在清、民国时,就有民间戏剧的演出。以陕西传来的秦腔和眉户为主要剧种。解放后,县上成立了秦腔剧团,主要演传统历史戏,农村一些乡镇村每逢节日自发组织排演秦腔、小歌剧、户剧,活跃文化生活1958年,大部分公社成业余剧团1970年前后,公社、...
8630
永昌县民间艺术音乐舞蹈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永昌民间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音乐一般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如戏剧音乐、曲艺音乐、社火音乐、宗教音乐、民间器乐和民间歌曲歌舞等不同形式。戏剧音乐有秦腔、眉户、歌舞剧等。用来伴奏的有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等。曲艺音乐有与贤孝、说唱、念卷、...
8631
永昌县民间艺术社火秧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社火秧歌在永昌县流传已很久远,是民间文娱活动的主要形式之。每逢新春佳节,群众自发组织社火,走村串户进行表演表演形式融戏剧、舞蹈、音乐、杂技、演唱为一体表演的内容主要有扭秧歌、踩高跷、坐旱船、舞龙灯、耍狮子、骑竹马、鼓子、节子等甚至民歌小戏、...
8632
永昌县民间艺术元宵灯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永昌的元宵灯会由来已久。清末和民国时,每逢丰收年景,正月十三日县城要举办元宵花灯会。各乡村也有各式灯会,其中以毛卜拉的“卐”字灯会最有名据说“卐”字灯会谱是由毛卜拉李发仁祖先于明朝时从北京绘来。其实这种灯会谱在河西各县都有流行。解放初,毛卜...
8633
永昌县民间艺术说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永昌乡村中有说书人,只是业余的说书一般是在农闲季节进行,或坐在树阴下,或围于热坑上,一人说,大家听。说书人将历史小说或戏剧和现代小说或戏剧以故事形式有声有色讲给大家听,一般多以历史题材为多,如《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等等。
8634
永昌县民间艺术唱贤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唱贤孝 也叫唱曲儿,是永昌县城乡群众爱听的一种连唱带说的传统曲艺。也叫盲人说唱。早在清、民国时,就已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艺形式之一。盲人,也称“瞎仙”,他们演唱时,一般一个人自拉自唱自白,有的偕小丫,有的也有二三人按其扮唱的角色,对唱对...
8635
永昌县民间艺术念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念卷也称“宣卷”,是永昌县乡村中由来已久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据记载,念卷是由佛教的讲唱“变文”演化而来,念卷时,一人念卷文,一人吟唱佛号接音。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永昌县流行的卷文本子很多,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佛教宝卷,内容...
8636
永昌县民间艺术说快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永昌城乡流行说快板,快板台词有的从书刊上抄来熟背,有的自编自说。村庄田间打着竹板,随时可说,也可在集体演出时表演。
8637
永昌县民间艺术讲故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讲故事是县内比较普遍的一种文艺形式民间故事很多,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等。有的是传下来的,有的是小学课本上、刊物上的,有的是根据民间轶事传说加工而成的。讲故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讲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永昌流行...
8638
永昌县民间艺术猜谜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猜谜语又叫猜窍话。城乡居民在劳动、闲暇时,坐在一块你说他猜,随时都能进行。在冬季农闲时节,青老年围火取暖,一起猜谜语,讲故事,启迪智慧,开心逗乐。小学生的课本上也常有很多谜语。县内流传的谜语非常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想象力。解放以来...
8639
永昌县民间艺术皮影木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永昌县的皮影是清乾隆年间由长安传入,首先流行于清河地区永宁堡一带。其人物形象、布景、道具等均由加工好的半透明生牛皮、生羊皮镂刻而成人物身高约25厘米左右,分头、胸、腹、四肢四部分,按戏剧的生、净、丑、旦等各种形象刻制。演出多在夜间或黑厅进行...
8640
永昌县民间艺术民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类型:
艺术
永昌县流行的民歌比较丰富,内容广泛,曲调豁犷悠扬。曲调比较固定,有的曲子带有青海、陕北民歌的特色,有的是传流下来的,如《十里亭》《割韭菜》《五哥放羊》《送情郎》等有的经过融合,形成永昌地区的独有特点。由于曲调固定,群众可以随时填唱新词。民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