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岗晚照昔与今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737
专题名称: 东岗晚照昔与今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05.pdf
专题类型: 景物

专题描述

永昌的老百姓都知道,东十里堡有两个景致:“三步两道桥”和“日落晚阳墩”。“三步两道桥”古喻永昌八小景之一。“日落晚阳墩”是永昌八大景之一的“东岗晚照”,旧县志有记载。为什么古人三步就建两道桥呢?是这么回事:东十里堡一带古有几处农田,浇地的水是从头坝口引来的。这股水从南向北顺岗而下,由于这里的地势高低不一,无法从一条沟里灌溉,就从东岗以上,把一渠水分作两渠,并列经过东岗,一股向东北流入低下的今双桥村,一股向北流入今玉皇地农场岗上地。为便利车马行人,古人在两条沟上各架了一座木桥,这就形成了三步两道桥。 “东岗晚照”又是怎么回事呢?是说在东十里堡的最高处,有一座土筑的墩台,高数丈(今公路北侧还留有三米多高的遗址)。太阳落山时,从别处看,太阳已经落下了山头,惟这座土墩上还是骄阳灿烂。从县城远远望去,甚为神奇。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般景象呢?百姓说这是佛光照宝岗。其实不然,既然是宝岗,那为什么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这里的百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过?据观察,那既不是佛光,也不是神灵。是因为,在太阳刚落入西山时,东岗土墩的位置恰恰对准西山的一个缺口。高岗之上的土墩,总高度比县城地势高出十数丈,因此太阳光从西山缺口射出,正好照射在墩顶上。 古时候,东岗一片荒凉景象,野狐野兔出没。于此,不免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如今的东岗,不再是远村孤岗、荒凉寂寞的世界。二十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一个新兴的东部工业开发示范区,已经在这里应运而生,东岗以一个现代化工业城镇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从县城至东岗的十里荒滩,己建起了一座座工厂,竖起了一幢幢高楼。这里的优质面粉加工、啤酒大麦芽生产、饲料加工、炉料生产,建筑材料、矿泉水、胡萝卜脱水加工、蔬菜储运等工业企业,已经形成规模。鳞次栉比的宾馆、饭店、商贸城、娱乐中心、不夜城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这些机构和设施从东岗沿甘新公路经县城南门至城西五里沙沟,足足有五公里。东岗四周,农田连片,麦浪飘香,碧野葱绿,一望无际。312高速公路(原甘新公路)直穿东西,永河公路由此直达金昌。公路两旁俊杨成荫,汽车日夜行驰如流。崭新的农家房舍、整齐美观,新型的东岗农民、勤劳致富,新生活带来的喜悦无从言表。如今的东岗,空气更加新鲜,阳光更加灿烂,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佼佼者。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永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通过千年沧桑、往事如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代风韵等几个方面内容的叙述,对永昌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