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民间艺术皮影木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748
专题名称: 永昌县民间艺术皮影木偶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38.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永昌县的皮影是清乾隆年间由长安传入,首先流行于清河地区永宁堡一带。其人物形象、布景、道具等均由加工好的半透明生牛皮、生羊皮镂刻而成人物身高约25厘米左右,分头、胸、腹、四肢四部分,按戏剧的生、净、丑、旦等各种形象刻制。演出多在夜间或黑厅进行。随着锣鼓音乐节奏,影子匠按剧情放置布景,然后牵动竹杆,操纵人物上场,灯光将人物形象映于纱幕上,出现“影子”,供观众欣赏。同时,影子匠按剧本台词该唱则唱,该白则白,随着音乐伴奏,说、唱、笑、哭、动、打,声形俱全皮影戏在白天利用日光演出的叫“日影子”。木偶,俗称“肘猴子”。其人物为木偶人。木偶头比人拳头稍大,刻制并镶眼珠下颔。按戏剧生、净、丑、旦的脸谱彩画,并按各类人物,制作出衣着冠戴。演出时,艺人一手执支杆一手执牵绳,按剧情作出整冠、甩袖、跪拜、舞枪弄棒、瞪眼、张口等各种动作,或唱或白,出出进进如同唱大戏。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永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通过千年沧桑、往事如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代风韵等几个方面内容的叙述,对永昌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