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013条
基础文献
21条
析出资源
2451条
图表
1923条
人物
1136条
机构
635条
事件
7059条
地名
34条
专题
874条
作品
664条
实物
216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宣传志
菏泽地区粮食志
菏泽市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牡丹区政协志
菏泽教育志
菏泽地区财政志
菏泽牡丹黄河志
菏泽牡丹志
菏泽地区金融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畜牧志
荷泽地区概况
菏泽黄河大事记
菏泽地区志
当代菏泽概览
菏泽风物志
菏泽地区医药志
菏泽地区电业志
菏泽市工商行政管理志
检索条件
共 15013 条
143
/
1001
2131
第五节 塑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塑料工业是区内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最早生产塑料制品的厂家是菏泽市塑料一厂(由原菏泽县被服厂一个车间改建)。1962年4月,该厂购进1台塑料热合机,主要生产塑料手提包、塑料票夹、塑料腰带等复合制品。
2132
第六节 金属制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区内金属制品业都是个体手工作坊,主要设备是烘炉,产品有剪刀、菜刀和铁制小农具等。70年代金属制品增加了铝制品。1985年全区独立核算的金属制品厂达81处,年产值1794万元。
2133
第七节 粮油加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加工建国前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是石磨、石碾、石臼等,费时费力,工效很低。1951年在荷泽西门里清真寺街建日产两吨的小米加工厂,这是全区第一家国营粮食加工厂,后因锅炉故障,于1952年关闭。1956年菏泽面粉厂建成,日产25吨,全区始有机制...
2134
第八节 棉花加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期,棉花加工使用脚蹬轧花车。1951年在菏泽城区工农路、曹县城关镇建立了2处棉花加工厂,开始使用机器加工棉花。到1954年底,郓城、成武、巨野、鄄城、定陶等县又先后建起棉花加工厂。
2135
第九节 畜产品加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系全国青山羊、小尾寒羊和鲁西黄牛生产基地,存养量居全省之首,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内畜产品加工主要是皮毛辣制和皮毛制品。皮毛鞣制在区内历史悠久,单县、菏泽、曹县、定陶等县均有皮革作坊。鞣制方法主要有分盐法、盐干法和干燥...
2136
第三章 纺织工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棉纺织业历史悠久。南宋时期,棉花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推广,明末清初.,人民就利用本地种植的棉花,用木制纺花车、织布机纺纱织布,遍及城乡各地。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当属家织土花布,人称“鲁锦”。织锦技术多数农村妇女都能掌握。后又由二匹综逐渐发...
2137
第一节 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纺织工业从1963年开始兴起,到1966年菏泽棉纺织厂和梁山棉纺织厂建成后,纺织工业逐步发展起来。
2138
第二节 棉纺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棉纺织业历史悠久。南宋时期,棉花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推广,明末清初.,人民就利用本地种植的棉花,用木制纺花车、织布机纺纱织布,遍及城乡各地。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当属家织土花布,人称“鲁锦”。织锦技术多数农村妇女都能掌握。后又由二匹综逐渐发...
2139
第三节 毛纺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羊毛资源丰富,据1985年统计,羊毛年产量2000吨,占全省羊毛产量的29%左右,是区内发展毛纺工业的一大优势。建国前,区内群众用木轮纺车纺毛线,手工编织毛衣、毛裤、毛袜等。1968年鄄城建立塑料毛纺厂(现鄄城毛纺厂),1969年12月...
2140
第四节 麻纺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麻纺织业在区内已很盛行,主要产品有麻绳、麻线等。1960年曹县建立麻袋厂,用木制设备生产单经单纬麻袋1965年购进专用麻纺设备,生产麻袋6630条1969年5月单县筹建麻纺厂,1971年正式生产,年生产麻袋200万条。
2141
第五节 丝纺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全区栽桑183万株,1050亩,缫丝作坊96家,年产缫丝13077公斤,织绸作坊124家,年织绸4950匹(1匹约13米)。建国后,政府重视和发展蚕业,成立专门机构,采取了措施,蚕茧产量逐步提高,1958年产5.7万公斤,1972年1...
2142
第六节 针织复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后,区内针织复制业主要有私营及公私合营的生产合作社经营,其生产设备陈旧,多系手工操作,产品有线袜、棉毯、毛巾、手套、方巾、围巾等。1958年全区共有各种设备500台,其中毛巾机11台,手摇织袜机54台,织毯机2台,产品质量低,效益差。
2143
第七节 印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早在300多年前,私人印染作坊在区内就很普遍。据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记载:“木棉转鬻他方,其利颇盛,茜草靛青可以为染。”
2144
第四章 化学煤炭工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农业肥料主要是农家肥,也有少量进口化肥,俗称“肥田粉”,主要是硫酸铵和普通过磷酸钙,1958年,根据化工部《发展化学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精神,动工兴建了梁山、巨野两处年产800吨的合成氨化肥厂,1960年由于国民经济困难...
2145
第一节 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全区化学工业原属菏泽地区重工业局领导,1975年5月始设立化学工业局,1976年1月,省委、省革委、济南军区决定把炮兵后勤部在泰安宁阳开办的煤矿移交菏泽地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