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013 条 139 / 1001
207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余鹏年首撰《曹州牡丹谱》,记述了当时曹州牡丹有56种;赵氏《牡丹谱》载285种;毛氏《牡丹花谱》载215种.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本《荷泽县志》记载:“牡丹芍药各百余种。”清末民初又增到204种。建国前夕,花...
207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后期,曹州牡丹的商品化程度有了提高。《山东通志》载:“牡丹,曹州最盛,居民有以此为业分运各省者。”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本《菏泽县志》载:“花卉之繁,凡他邑所有,其数略备。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
207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美称,长期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卉。 “谷雨三朝看牡丹”是荷泽流传几百年的习俗。每年谷雨节前后,方圆几十里的数百种牡丹竞相开放,姊紫嫣红,五彩缤纷,似...
207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美称,长期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卉。
207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牡丹根皮入药,名曰“丹皮”。《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佳。”丹皮用量很大,国内年需要量在250万公斤左右,年岀口量约为50万公斤。菏泽丹皮,皮厚、粉足、质量好,被古人誉为“曹丹”。
207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牡丹全身是宝,根皮不但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而且可以制成保健品;其花可用于保健,也可以食用;其叶加黑矾可以染布。
207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烩泽栽培牡丹的历史悠久,明、清时就有数百村建园,较为有名的有:凝香园、张花园、巢云园、郝家花园、毛花园、赵氏园、桑篱园、铁藜寨花园、三爱堂、绮园、军门花园等十几处。大者百余亩,小者五、六亩,或官办、或民营,各具特色。建国后较为著名的牡丹园有...
207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赵氏园明嘉靖年间,赵邦瑞所建,园址在今菏泽市赵楼村,清道光年间,园主人为赵玉田。赵玉田从十几岁开始种牡丹,几十年如一日,毕生精力全用于牡丹种植,年近90岁时,还致力于园艺。著名的天香独步、种生红、种生花(又名花蝴蝶)、帮宁紫和骊珠等牡丹优良...
207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曹州牡丹园建于1982年,位于菏泽城东北济(南)兰(考)公路东侧,总面积1100多亩,是由赵楼、李集、何楼、毛胡同4个自然村原有的几个牡丹园连接而成的。牡丹品种600多个,截至1996年,是世界上品种最多, 面积最大的牡丹园,是全国牡丹观赏...
208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志》中对菏泽地区牡丹文化的相关描述。
208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志》中对菏泽地区牡丹文化诗文的相关描述。
208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志》中对菏泽地区牡丹文化民间传说的相关描述。
208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在菏泽牡丹之乡,历来就有赏花的习惯。每年谷雨节前后,四方群众扶老携幼,不约而同地前往花乡观赏牡丹,逐渐形成花会习俗。从1992年开始,菏泽市政府举办国际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已成为菏泽牡丹花会的宗旨。
208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初,黄河河道南行夺淮入海,区内黄河河防在曹县、单县境内。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后,设曹州府黄河同知1员,驻曹县望鲁集,管辖曹、单黄河河务,共长115公里。1740年(清乾隆五年)增设曹仪通判1员,驻杨家桥,分管自仪封县交界起,至曹县主...
208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初,黄河河道南行夺淮入海,区内黄河河防在曹县、单县境内。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后,设曹州府黄河同知1员,驻曹县望鲁集,管辖曹、单黄河河务,共长115公里。1740年(清乾隆五年)增设曹仪通判1员,驻杨家桥,分管自仪封县交界起,至曹县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