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0085条
基础文献
27条
析出资源
4647条
图表
4186条
人物
4010条
机构
336条
事件
3135条
地名
61条
专题
1182条
作品
2444条
实物
57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宁河政协志
红色记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淡出视觉的记忆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寧河名人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古代巨泽七里海
7·28天地震20周...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宁河县志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天津市宁河县志:19...
烽火硝烟的岁月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
红色记忆第二集
清初良相杜立德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清代侍郎廉兆纶
宁河文化
七里海
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161
/
1339
17401
造甲城村名由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造甲城村最初的居民是从山西省洪洞县磨盘大街草帽胡同迁居来的。当时赵龙、赵虎、赵凤兄弟三人只占据造甲城的两条沟口,以治鱼为生。那时鱼产很盛,流传着“日出斗金,鱼骨成山”的民谣。现在造甲城村后街最高处,是当时的一条土堤,名赵家堡。 据冯家祖书记...
17402
杨七郎墓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杨七郎墓”即“七郎山”,当地人又称“灵台山”。杨七郎墓的传说是普遍流传于宁河的民间口头文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986年)。北宋对辽的防线西段从今山西宁武、逆县经芦芽山、云中山、雁门山、恒山向东直抵河北,东段经南易水、白沟河、大清河...
17403
杨虎子河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杨虎子河,杨虎子河,穷人血泪流成河。日本鬼子收大米,穷人手捧糠窝窝。”这是当时流传的民谣。 离杨虎子河不远的俵口村原来有个壮汉,名叫杨景增,身高马大,虎头虎脑,人们送他个绰号叫“杨虎子”。日本鬼子开进宁河县,俵口穷的没法活。于是,他撑着一...
17404
青龙湾河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七里海西北部有一条河叫青龙湾河,相传那里住着一条龙叫小青龙。那清亮亮的水,是小青龙脖颈里流出的清泉,一直流入大海。 小青龙是海龙王最小的女婿。龙王寿诞那天,青龙老早就备好寿礼,携夫人去给岳父祝寿。它们腾云驾雾,行走如云,眼看就到大海了,睁眼...
17405
春联的故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
类型:
民俗文化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据史书记载,人们为了驱邪压灾,求保一年平安,古时在春节那天把桃符插在大门旁,是为了驱鬼镇宅。后来在桃符上刻字,刻一些驱邪降福的咒语。到了唐宋时期演变成书写春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降旨:...
17406
全村户户贴红纸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
类型:
民俗文化
有一年,戴彬元回家过春节。一进村,看见全村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心里很高兴。可是走到门前一看,全是红纸,上面没有一个字。串街看看,全是一样。 戴彬元好生纳闷,回到家里找人查问原因。原来留庄都是种地、拾柴、打鱼的庄稼人,没有能写对联的,...
17407
半截对联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
类型:
民俗文化
戴彬元的书法一出了名,他的字就值大钱了,他家门上的对联常常刚贴上,就很快被人偷偷揭走。 怎么样不让人偷走呢,这年腊月戴彬元回留庄过年,想了一个招儿,在大年二十九这一天,戴彬元家门口的对联还没有贴出来。直到天黑,对联才贴了出来,不过对联都是半...
17408
对地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
类型:
民俗文化
戴彬元的儿子小戴,其书法也很有名气。这就是戴章勋,后来给吉林督军孟恩远当秘书。他少年时代就跟着父亲学书法,而且很有文才。有一年他到北京翰林院找父亲。戴彬元的同僚见他的儿子小戴,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举止十分文雅,便想考考他的学问怎么样。有...
17409
七里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
类型:
景区
七里海,位于天津市宁河县境西南部,距县城芦台镇西23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17′,东经117°47′。库区分布在俵口、任凤、淮淀、潘庄和造甲城等5个乡镇。1952年开凿的潮白新河,从北至南将整个七里海湿地分为两部分,称东海和西海。核...
17410
牡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
类型:
物产
牡蛎是介壳软体动物,南方称为蚝,属瓣鳃类,体有左右二壳,表色淡黄,有紫色放射腺数条,分泌物粘胶状,肉色白柔软,肉柱只一枚。它以左壳附生于岩礁之上,栖息在河流与浅海低潮线附近的沙泥质滩中,对水质和泥质的要求较高,现河口因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已不...
17411
桐城庄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
类型:
景区
桐城其名城含义仍是不解之谜,战国及汉代,附近出土了古城池遗址,证明历史上曾经有城,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为何叫“桐城”,从清代史料中尚找不到依据。《宁河图说》记载:“县西南四十里,曰桐城庄,居后海之东,人烟稠密,有东西岭一道,俗所谓堼也,居民...
17412
东西岭头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
类型:
区域
东西岭头村,以座落在高岭地的端头而得名。这一条岭地的地脉很长,从俵口、洛里坨一直到桐城,包括桐城村的东西岭。1844年《宁河图说》记载:“邢家坨居七里海之东北,近河一大村落也,旧河、新河即自此分,庄北曰后辛庄,东北曰东西岭头,居民俱以渔苇为...
17413
大、小海北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
类型:
区域
大、小海北村,是以七里海方位命名的对称地名。这一带地势高埠,村落密集,历史悠久。秦始皇在此修筑的“红心堤”,除中国史书有记载外,日本出版的《唐土名胜图会》也有记载:“红心堤,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指宝坻县城),秦始皇所建。每日潮涨虽高,未曾没...
17414
俵口庄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
类型:
区域
俵口之名,最初不是村名,而是七里海分流泄水的一个分水口,叫“俵口嘴”。俵的含义是分散,分流水势,汛期七里海漫溢,需要有分水的口子,因而叫俵口。1844年《宁河图说》专绘标有七里海“俵口嘴”地名。我们常用的“俵”字,主要指分散财物,如俵分。水...
17415
于氏军户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
类型:
民俗文化
于氏军户宁河县俵口村于氏,远祖籍江南镇江府金坛县(今属江苏省)。明初,其祖有兄弟三人,自济南府青城县同到顺天府谋生。三人均无名留世,清代后人溯源续谱,依次称大公、二公、三公。三公留在沧州静海,大公、二公落户在时属宝坻县的俵口村。大公入熬制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