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子河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1001
专题名称: 杨虎子河的传说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T00400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杨虎子河,杨虎子河,穷人血泪流成河。日本鬼子收大米,穷人手捧糠窝窝。”这是当时流传的民谣。 离杨虎子河不远的俵口村原来有个壮汉,名叫杨景增,身高马大,虎头虎脑,人们送他个绰号叫“杨虎子”。日本鬼子开进宁河县,俵口穷的没法活。于是,他撑着一只破槽子船来到任凤村,在河岸搭起一间破草棚,靠摆渡来往行人挣几个钱。后来他与地下党的区小队接上了头。一天傍晚,一股鬼子兵来到河边,打算渡河到任凤一带清剿扫荡,招呼杨虎子过来摆渡。杨虎子理也不理,从容地把槽子船向远处芦苇丛中划去。敌人急了,向他开枪。鲜血顺着他的胳膊流下来,染红了河水。但杨虎子全然不顾,一直把槽子船划进丛中藏起来。这时驻扎在任凤的区小队听见枪声赶过来,杨虎子及时从另一个地方渡他们过河,全歼了这股鬼子兵。抗日战争胜利后,杨虎子还在这河边摆渡来往行人,时间久了,人们便把这条河称作“杨虎子河”了。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修建了“杨虎子河公路桥”。现在杨虎子老人虽已去世,可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肃然起敬。如今这里又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杨虎子河,杨虎子河,如今是条幸福河。河畔两旁鱼米香,笑声飞出心窝窝。” (选自1990年《宁河县志》)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