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331 / 894
495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电影院始建于30年代,位于建国路北段西侧,时称歌舞台或新赣南大戏院。1941年10月放映电影时,有座位800个。1942年8月名新赣南电影院时,有35毫米有声电影放映机。1944年夏,大修观影场,映场面积504平方米,座位约1000个。...
495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人民影城建于1956年,位于文清路与青年路交叉处,时名和平电影院。占地面积1575平方米,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1957年1月1日正式营业。1969年改名人民电影院。1994年11月,改建成占地面积2672平方米、建筑面积12391平方米...
495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红旗立体声电影院位于红旗大道东段北侧。1980年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19平方米,座位1341个。有候映厅、楼厅座观映场。1980年国庆节正式对外营业。1990年,投资87万元改建成赣南第一家豪华型立体声电影院。立体声影...
495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业务机构江西省立赣县民众教育馆成立于1940年4月,馆址设章贡路,直属省教育厅。教导部开设民众夜校,招收成人读书班,每两月1期,每期招收40~50人。建有类似小学性质的战时服务团,收留20多名流亡儿童,组织他们半天学习文化,半天参加音...
495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江西省立赣县民众教育馆成立于1940年4月,馆址设章贡路,直属省教育厅。教导部开设民众夜校,招收成人读书班,每两月1期,每期招收40~50人。建有类似小学性质的战时服务团,收留20多名流亡儿童,组织他们半天学习文化,半天参加音乐戏剧活动。艺...
495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江西省立赣县民众教育馆成立于1940年4月,馆址设章贡路,直属省教育厅。教导部开设民众夜校,招收成人读书班,每两月1期,每期招收40~50人。建有类似小学性质的战时服务团,收留20多名流亡儿童,组织他们半天学习文化,半天参加音乐戏剧活动。艺...
495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县县立民众教育馆由赣县县政府教育科建于1940年9月。馆址设赣州镇台衙左侧花厅。1940年10月正式开馆。内设教导组、艺术组、总务组。民众夜校每3个月办1期,招收成人扫盲识字;阅览室和文娱室每日对外开放8小时;社会童子军招收失学儿童,平时...
495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10月,新赣南图书馆、赣县县立民众教育馆、赣县体育场合并成立赣州市人民教育馆。1951年9月,易名赣州市文化馆。内设文艺部、戏剧部、宣传部、图书馆。文艺部负责组织和辅导全市工矿、农村俱乐部和业余剧团工作,培训基层文艺骨干,开展戏剧...
495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相继建立,配备或聘任专职人员,或由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兼管,活动场所逐渐开辟,设备逐步完善。1995年,全市建有蟠龙镇、沙石镇2个文化中心,水东、水南、水西、湖边、沙河、南外、...
496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6年夏,湖北舒修益杂技魔术团到赣州,公演于新光电影院。同年秋,马守义万国杂技魔术团到赣州表演。1937年春,刘少武飞车杂技团到赣州献艺。1947年夏,墨西哥杂技歌舞团在胜利大戏院表演神鞭等杂技。建国初,赣州市民间杂技艺人自愿组合成民间...
4961
杂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6年夏,湖北舒修益杂技魔术团到赣州,公演于新光电影院。同年秋,马守义万国杂技魔术团到赣州表演。1937年春,刘少武飞车杂技团到赣州献艺。1947年夏,墨西哥杂技歌舞团在胜利大戏院表演神鞭等杂技。建国初,赣州市民间杂技艺人自愿组合成民间...
4962
高跷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20年代初由北洋军阀部队传入赣州。赣州人俗称“高脚师”。高跷队一般由10~15人组成,扮饰《八仙过海》、《封神榜》、《水浒》中的人物,每逢春节均举行庆贺表演。20年代中期,高跷活动兴盛,赣州有四五个高跷队,在县岗坡举行过比赛。建国后,市文化...
496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莲花落宋代,赣州就有莲花落,大都是盲艺人演唱。民国时期,一般商贾和小康人家婚寿喜庆以及民间节日,常请盲艺人唱莲花落。莲花落音调,有平板、哭调、快板、数板等,并穿插道白,道白讲赣州方言。艺人根据不同故事的喜怒哀乐演唱不同的板眼。莲花落唱本曾有...
496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南北词清道光年间,由南昌传入赣州后,其曲目、曲调及演唱技巧、形式逐步发展而娴熟,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赣州南北词最早的演出组织以乐器箱为标志,标有七云轩、月韵轩、聚乐轩等名称。演员以手工业、店员及公职人员为主。婚娶寿诞、节令期间,接受邀...
4965
古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古文是赣县、南康农村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相传有200多年的历史。1956年传入赣州市。这种曲艺相似莲花落,演唱者均为盲艺人,集演员、乐师于一人,用赣州方言演唱。内容以颂扬行善积德为主,后发展到演唱短篇民间传奇故事。人物形象由演唱者即兴表演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