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南北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957
颗粒名称: 赣州南北词
分类号: B235
页数: 2
摘要: 赣州南北词清道光年间,由南昌传入赣州后,其曲目、曲调及演唱技巧、形式逐步发展而娴熟,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赣州南北词最早的演出组织以乐器箱为标志,标有七云轩、月韵轩、聚乐轩等名称。演员以手工业、店员及公职人员为主。婚娶寿诞、节令期间,接受邀请围桌弹唱。一般7~13人围坐一方桌。演员每人演奏一种或几种乐器,并分别充当剧中人物角色。集伴奏、念、唱于一人。乐器有鼓板、琵琶、三弦、扬琴、月琴、提琴、笛子等。1952年,成立市南北词曲艺组,参加江西省首届民间艺术观摩汇演大会,《安安送米》、《春香闹学》获节目奖。1960年,成立赣州市南北词曲艺团,组织新老艺人挖掘整理传统曲目,移植和创作新曲目,将南北词搬上舞台。
关键词: 南北词 文学作品

内容

赣州南北词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南昌传入赣州后,其曲目、曲调及演唱技巧、形式逐步发展而娴熟,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赣州南北词最早的演出组织以乐器箱为标志,标有七云轩、月韵轩、聚乐轩等名称。演员以手工业、店员及公职人员为主。最早以舞台形式演出,近百年以坐唱形式演出。婚娶寿诞、节令期间,接受邀请围桌弹唱。一般7~13人围坐一方桌。演员每人演奏一种或几种乐器,并分别充当剧中人物角色。集伴奏、念、唱于一人。行当区分不严,不用道具、不化妆。边奏边唱,以唱为主,夹以道白,常以司鼓板为主要演唱,男声小唱作为旦角。乐器有鼓板、琵琶、三弦、扬琴、月琴、提琴、笛子等。有时还用马蹄子(小唢呐)、洞箫、七弦琴(类似古筝)、碰铃等。1951年,市文化馆组织南北词小组。1952年,成立市南北词曲艺组,参加江西省首届民间艺术观摩汇演大会,《安安送米》、《春香闹学》获节目奖。1960年,成立赣州市南北词曲艺团,组织新老艺人挖掘整理传统曲目,移植和创作新曲目,将南北词搬上舞台。1962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赣州听了南北词传统曲目《盗令出关》后,写下“民间难得南词在,荡气回肠唱‘出关”的诗句。赣州南北词曲目,大小共有180余个,内容大都是宣传福禄寿喜、安泰吉祥及忠孝节义等,也有一些历史故事和反映人民生活的小曲目。台词简洁,正曲说韵白,小曲说赣州方言。主要传统曲目有:《天官赐福》、《湘子化斋》、《春香闹学》、《芦花休妻》、《牡丹对药》、《机房教子》、《借衣劝友》、《盗令出关》、《李三娘》、《八仙过海》、《貂蝉拜月》、《陈姑赶船》、《荡湖船》、《西蓬击掌》、《宋江杀惜》、《牧童放牛》、《举狮观图》、《百忍图》、《过关》、《父子登科》、《采桑记》、《贩马记》、《金钗记》、《卖花记》、《枇杷记》、《乌盆记》、《罗成修书》、《思凡》、《牡丹亭》、《七世姻缘》、《岳飞刺字》、《七姐下凡》、《打狗劝夫》、《时迁偷鸡》、《打严嵩》、《岳宵醉酒》、《投军别窑》、《火烧孟焦》、《烟花告状》、《蒙正祭灶》、《飞雪斩娥》、《王婆骂鸡》、《姑娘算命》、《瞎子观灯》等。建国后创作了《百花迎春》、《姑嫂忙》、《姐妹夸猪》、《送鸡》、《一担水》、《姑娘的心愿》等新曲目,移植了《玉堂春》、《小姑贤》、《四郎探母》、《还魂记》、《白蛇传》、《柳毅传书》、《杜十娘》、《秦香莲》、《劈山救母》、《拾玉镯》、《梁祝》、《拉郎配》、《红娘》、《偷盗救生》、《孟良搬兵》等大型剧目。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